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产业 > 列表
  • 家装的“坑”,如何“避”如何“治”

    装修“套路”有哪些?消费者为何频频遇到“刺客”?又该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

  • 激发消费活力 电商平台持续提升服务体验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消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随着数字经济深入发展,电商平台已从单纯的交易中介升级为消费生态构建者。

  • 从“起步”到“扩围” 全国碳市场明确路线图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描绘了中长期发展蓝图——建设一个更有效、更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

  • 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2025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大会近日在北京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会上表示,过去十年,我国智能制造在智能工厂建设规模、解决方案能力跨越和标准引领支撑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 数读南部海洋经济圈 2.5万亿蓝色产业破浪前行

    2024年,南部海洋经济圈(包括广东、广西、海南)依托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持续推进海洋产业提质增效,海洋经济迈向新阶段。

  • 不沿边不靠海 跨境电商的风何以吹向华中

    在不沿边、不靠海的华中地区,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尝试依托跨境电商跨海掘金。截至2025年6月末,亚马逊全球站点上来自华中四省(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江西省)的活跃卖家数量较去年同期实现双位数增长。

  • 人工智能新风吹进千行百业 落地攻坚仍面临三大难题

    在“人工智能+”行动大规模落地的新阶段,AI想真正迈入应用“深水区”,仍面临技术“通而不专”、数据“质缺量少”、成本居高不下等难题。

  • 卫星通信产业迎利好 业务准入获优化

    为有序推动卫星通信业务开放,促进卫星通信产业高质量发展,激发商业航天创新活力,培育打造新质生产力,支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 前7月规上工业利润超4万亿 制造业引领复苏

    8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203.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78.07万亿元,同比增长2.3%。

  •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规模超1.7万亿元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举办之际,《2024—2025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8月27日在河南郑州发布。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收入持续增长,整体收入规模超1.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8.07%。

  • 新国标实施后,选购电动自行车有何变化

    今年9月1日起,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将正式实施。面对此次电动自行车国标升级,消费者该如何挑选合规车辆?

  • 国产操作系统,离好用还远吗

    近年来,我国科技界、产业界持续攻关,以银河麒麟、鸿蒙等操作系统为代表的一系列产品取得突破,展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国产操作系统从“能用”向“好用”迈进。

  • 早稻增产 助力丰收

    据统计,今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51.3万吨,同比增长1.2%。2025年夏粮稳产丰收、早稻实现增产,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 “中国购”,看看“老外”都买啥

    随着“中国购”持续升温,入境游客的购物清单不断扩充,打卡的店铺更加丰富,从体验中式服饰到打卡科技产品店铺,从品尝美味到走进穿越时光的老字号,多元的选择、丰富的供给,让入境游客收获满满。

  • 两艘超大型耙吸挖泥船下水

    由我国自主设计研发建造的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和“浚广”轮26日在江苏启东下水。

  • AI赋能手术机器人 行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金融交易到交通出行,从社交媒体互动到运动健身指导,背后都有AI的身影。而在医疗健康领域,AI的应用也逐渐走进诊疗一线。

  • 跨境游“热辣滚烫” 或促暑期出游人数创新高

     整体看,今年暑期游市场需求强劲,避暑游、传统文化游、亲子研学游等火热;品质游趋势明显,部分平台订单均价显著提升;跨境游市场延续高景气度,其中入境游呈现“淡季不淡”,出境游增长强劲。

  • 打造零售经济新质生产力

    线上经济如此蓬勃,为何还要大力发展首店经济?笔者认为,在消费者越来越重视购物体验、情绪价值和社交需求的大背景下,仅靠线上渠道去卷流量、卷低价、卷便捷性,从而拉动区域经济的路走不远。

  • 助推潮流与商圈“双向奔赴” 海外小众品牌抢滩中国首店

    近些年,国际小众品牌积极来华开设首店,推动国内消费市场走向个性、品质、多元。这一现象是政策红利、消费升级、资本赋能以及品牌本土化共同合力的结果。

  • “多元化”为中国外贸增添韧性

    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中国对东盟、欧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三个口径下的出口额分别增长14.8%、8.2%和11.7%。各类经营主体积极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正在持续为外贸增添韧性。

  • 机器狗“电工”上岗

    河北雄安新区昝岗片区,地下15米处,当天室外气温33摄氏度,但这里只有23摄氏度。这是一条长长的管廊,宽2.8米,高2.9米。一只机器狗正迈着有节奏的步子向远处行走。

  • 今年1至7月新改建农村公路5.1万公里

    记者近日从交通运输部获悉,今年1至7月,全国农村公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62.4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5.1万公里,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1%。

  • 前7月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同比增14.1%

    记者从商务部获悉,今年前7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6133家,同比增长14.1%。

  • 旅游大国加速迈向旅游强国

    “十四五”以来,我国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加快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实现旅游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 前7月国开行发放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增长51.3%

    记者近日从国家开发银行获悉:前7月,国开行发放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3850亿元,同比增长51.3%,加力支持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