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产业 > 列表
  • 工业高频数据改善 助力经济稳定向好

    三季度伊始,部分经济数据边际改善,反映出国内工业生产预期好转、内需潜力持续释放,叠加稳增长政策“组合拳”逐渐落地见效,专家学者指出,支撑经济复苏企稳向好的积极因素正不断增多,后续宏观政策有望加大调控力度,经济或进一步企稳向好。

  • 民营经济与资本市场“双向奔赴”结硕果

    民营经济和资本市场“双向奔赴”,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关系。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持,资本市场也需要民营经济的参与来实现市场质量的提升和风险的分散。

  • “后街经济”让城市商圈升级

    城市商圈是居民消费的重要平台,一些特大型商圈甚至成为城市地标。相比之下,商圈主街外不那么显眼的支马路,以往只能扮演配角,在吸引消费方面没太多存在感。如今,不少城市正探索发展“后街经济”,提升热门商圈商业价值的外溢效应,带动商业资源有序向支马路延伸。

  • 住亦有“智”

    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运用到住宅建造、租赁、购买、使用“全链条”,让居住更智能、更舒适。

  • 推动家居产业升级发展

    实施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开展智能家居互联互通、推动绿色智能家居产品进乡村……近日,围绕家居产业,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相关部门推出一系列举措。

  • 转型发展,绘就和美乡村

    20年来,莲都区坚定不移推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提档升级,一个个具有“江南韵、乡愁味、国际范、时尚风、活力劲、共同富”特点的和美乡村崭露头角。

  • 建设数字口岸 助力通关提速

    智能线上分流,提高通关效率;联通多方数据,搭建平台基座;自助寄递证书,更好服务企业……近年来,福建厦门针对外贸全流程作业,积极开展数字口岸平台建设,持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 “这里的经济迎来了快速发展”

    从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出发,驱车行驶在通往锡尔河州的国道上,窗外阳光热烈,沙枣飘香。约1小时后,记者便来到了位于锡尔河州的鹏盛工业园。建成10余年来,鹏盛工业园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 在就业帮扶上下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搞好社会管理,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 上半年我国冷链物流 总额达3.1万亿元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3日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冷链物流运行数据。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冷链物流的产业环境、市场需求、企业竞争力等方面持续企稳回升,支持行业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

  • 2022年度企业年报率为91.33%

    8月13日,记者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获悉:2022年度企业年报率为91 33%,这是自2014年《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施行以来,企业年报率连续第六年在91%以上。

  • 上海自贸试验区形成一批新成果

    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部署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等地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 稳定畅通,中欧班列为经贸添活力

    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保障中欧班列稳定畅通。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推进情况如何?下一步还将推出哪些举措升级软硬件措施,确保“钢铁驼队”通达江海、联通万里?记者进行了采访。

  • 集装箱吞吐量稳中有增

    8月13日,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区自动化码头,多艘超大型集装箱货轮靠岸、离泊、紧张装卸作业,码头集装箱吞吐作业繁忙有序。今年上半年,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达2374万标箱,同比增长5 3%。

  • 海南首批虚拟电厂上线

    海南省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授牌及首批虚拟电厂正式上线仪式日前在海口市举行,标志着海南省虚拟电厂建设迈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 深圳探索“工业上楼”

    两座“摩天工厂”一东一西,建设时间相隔近10年,见证着深圳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如今,在这座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之城,第一批试点“工业上楼”项目已有72个,用地面积854 8万平方米,创造厂房面积2306 5万平方米。

  • 广西长洲船闸年内过货量突破亿吨

    8月10日,随着装载钢材的“贵港宇航8005”船舶快速通过广西梧州市长洲4号船闸,长洲船闸今年累计过货量达1 062亿吨,同比增长2 5%,较2022年、2021年、2020年分别提前5天、20天、37天突破亿吨。

  • 铺展环境美产业兴的新画卷

    从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到加快构建抵御自然灾害防线,山东多措并举、齐抓共管,全力维护黄河流域健康生态。目前,黄河流域山东段已初步形成一条集防洪、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身的黄河生态绿色廊道。

  • 技术创新提振行业发展信心

    日前,机械工业半年报发布:上半年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 7%,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增速5 9个百分点;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3 6万亿元,同比增长9 4%;实现利润总额7751 7亿元,同比增长12 2%。

  • 陕西宝鸡找准优势转型发展

    工业重镇宝鸡,生态保护责任重大,产业转型升级一度迫在眉睫。自身优势在哪?主攻方向为何?近日,记者走进宝鸡各区县,了解这座城如何找准优势、积极转型,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 贵州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

    VR AR导览、云直播、AI互动、景区智能管理,贵州发挥5G高网速、低延迟优势,开发出一系列文旅应用场景,数字经济助力文旅市场快速复苏。今年“五一”假期,贵州接待游客3114 6万人次、总收入185 88亿元。

  • “种”出好生活 “织”出新未来

    由于光热条件良好,哈特隆州一直是塔吉克斯坦长绒棉的重要产区。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下,中国企业在当地投资成立了中泰(哈特隆)农业公司和中泰(丹加拉)纺织公司,并建成中亚地区规模最大、产业部门最全的示范性园区——中泰新丝路塔吉克斯坦农业纺织产业园。

  • 海更蓝 岛更秀 湾更美

    自2014年设立以来,西海岸新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色发展,在大力推动海洋产业集聚的同时,着力推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如今的新区,海更蓝、岛更秀、湾更美,如明珠闪耀,璀璨迷人。

  • 上半年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26万个

    记者日前从住房城乡建设部获悉:根据各地统计上报数据,上半年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 26万个,惠及居民742万户,按小区数计开工率为80 4%。

  • 挖掘中国工业旅游富矿

    近年来,作为展示工业成就的重要窗口和发展工业文化的重要途径,我国工业旅游获得长足发展,并因其有别于传统旅游的特色体验受到游客欢迎,成为旅游市场的一大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