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评论员观察:稳预期,科学应变强信心

——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④

盛玉雷  2025-05-22 10:30:09  人民日报

在宏观经济治理中,必须注重预期管理和引导,提高政策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实现稳预期、强信心与稳经济的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重大战略、关键改革对稳预期有着重要作用。稳预期,还要把握好改革深化与预期强化的内在关联

 

市场经济,很大程度也是预期经济。如何理解“稳预期”?

从经营主体的直观感受里,可以一探究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安徽合肥一家电子电器集团公司的负责人表示,“让我们能心无旁骛地专注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在浙江义乌商贸城奋斗近20年的经销商感慨,“得使劲干,有规划地干、有方向地干,一年要比一年干得好。”

市场预期是影响经济活动的重要因素。在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多措并举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有效稳住经济基本盘”的重要要求,“稳预期”是其中一个关键方面。有好的预期,投资者才会敢于投资、经营者才会扩大生产、消费者才会愿意消费。特别是在当前不确定性增强的外部环境下,预期稳,经济运行才稳。

稳预期的本质是稳信心,信心不会凭空产生,体现在宏观调控效能,发轫于政策制定实施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在宏观经济治理中,必须注重预期管理和引导,提高政策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实现稳预期、强信心与稳经济的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在关键时候早出手、快出手,是加强预期管理和引导的一个重要方面。

4月初,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我国资本市场面临较大压力,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资委、外汇局等释放强有力政策信号,中央汇金公司果断出手,全国社保基金、证券基金机构、银行保险机构以及各类投资者积极投入……我们从政策对冲、资金对冲、预期对冲等方面推出一揽子政策,风雨同舟浪自平。

见微知著是能力,因时应势显水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出台实施政策要能早则早、宁早勿晚,与各种不确定性抢时间,看准了就一次性给足,提高政策实效。”结合形势变化,及时推出有力有效的政策举措,就能对预期形成积极影响,凝聚起应对风险挑战的合力。

政策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发力见效。稳预期,必须加强政策协同。梳理去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举措,虽然一些做法过去也有,但为什么这次效果格外明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打好了政策“组合拳”,让市场更有获得感。

以“两新”政策为例。从家电下乡,到汽车下乡,再到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不只聚焦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传统领域,还激活了许多新需求;不是消费端的“单兵突进”,而是产供销、上下游共同发力。由此,“两新”政策持续显效,激活消费潜力、拉动投资增长。

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多维多元的复杂系统。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增强协同联动,避免“打架”,宏观政策的倍增效应、叠加效应、乘数效应就会充分显现。

重大战略、关键改革对稳预期有着重要作用。稳预期,还要把握好改革深化与预期强化的内在关联。

比如营商环境。有人如此描述浙江杭州的营商环境:“公司整个入驻过程、补贴申请过程,没吃过一顿饭,没喝过一顿酒,没送过一根烟”“事办完,政府部门的人就消失”。剖析“杭州六小龙”的案例会发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优质营商环境,正是企业茁壮成长不可或缺的因素。

又如入境消费。从“中国游”到“中国购”,越来越多外国游客带着空箱子“扫货”、掀起反向“代购潮”。这离不开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延长、“即买即退”服务措施推广至全国等改革举措的推行。

加快重大战略和改革举措落实落地,打通堵点,消除痛点,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增强市场预期,就能助力改革红利转化为发展红利。

从准确识变的智慧,到科学应变的能力,再到主动求变的勇气,我们有坚实的基础实现稳定发展,也有充足的动力破浪前行。只要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就一定能“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市场漫步:从“中国游”到“中国购”
下一篇:人民时评:从风电光伏“逆袭”能看到什么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