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纵横:守护“赶场”的幸福

王瑞琳  2025-04-25 11:05:46  人民日报

“胡豆开花菜籽黄,城巴佬下乡来赶场,鸡蛋鸭蛋嘿实买,还要扯把鹅儿肠……”童谣唤起记忆,你还记得儿时“下乡来赶场”的快乐吗?

西南有赶场,北方“赶大集”。曾经热闹的村镇集市,将会以更规范更便利的形式焕发新生。不久前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深入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和“千集万店”改造提升;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推动批发零售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计划》明确,以“千集万店”改造提升为抓手,到2027年改造5000个乡镇集贸市场和5万个左右的农村便民商店。一系列政策,正在托举人们赶场、赶集的幸福。

赶场图啥?一图东西新鲜,二图品种齐全,三图价格实惠。人们在固定的时间、地点进行贸易,小到采买锅碗瓢盆,大到添置家具电器,都能一“赶”搞定。其间,还能与乡邻“摆龙门阵”联络沟通,或者理个发、磨个刀。“土集”和“小店”,与村镇居民民生需求对接,也扮演着促进商品流通、提振农村消费的重要角色。

繁华的都市商流涌动,广袤的田野同样孕育内需。有媒体调查发现,今天的重庆仍保留了1300多个“场”。用好“千集万店”改造提升这个抓手,进一步优化农村消费供给、激发农村消费潜力,同时改善村镇居民消费体验,能让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行动更见民生成色。

改造提升是第一位的。乡镇集贸市场在“硬件”上的升级备受期待。如果排水不畅,就可能要“踩水”赶场;如果照明不足,就可能要“摸黑”摆摊。不久前,重庆公布了今年的15件重点民生实事,其中就包括打造“标准化菜市场”。不妨以此为契机,对乡镇集市同步进行优化升级,在整洁有序、设施完备上下功夫,更好吸引商户与客流。

创新消费场景不可少。今天,赶场已不仅是农村贸易的代名词,也是文旅融合、城乡融合的环节。咖啡店、奶茶店、24小时便利店、即时配送……越来越多的零售新业态和消费方式,进一步满足居民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需求。在“千集万店”中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尤应积极布局新业态、拓展新模式,在保留烟火气的同时增加新鲜感。

赶场的乐趣依然存在,有意思的“千集万店”处处铺开。它们惠民生、促消费,也承载着一代代人的乡土情怀。打造更多特色满满、魅力十足的集与店,让赶场为居民生活带来新的美好体验,城乡循环将更加畅通,乡村发展将更有支撑,消费活力将更加旺盛。

(摘编自《重庆日报》,原题为《用“千集万店”激发乡村消费新活力》)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现场评论:创新引路,困境中觅新生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