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喻思南 2025-04-25 11:04:09 人民日报
坚持内容和形式同步提升、虚拟和现实并联发展,方能推动科幻产业不断迭代升级,创造更大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
与屏幕里的仿生机器人互动,沉浸式感受“梦之海星球”幻想世界,打卡科幻生活节和科幻市集……在北京石景山区首钢园举行的2025中国科幻大会上,一系列互动场景令参观者“燃”起对科幻的热情。科幻照入现实,科幻产业的创新潜力和发展效益因此愈发显现。
科幻是培育想象力的重要载体,其本身也是创新创造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年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达1089.6亿元,连续两年突破千亿规模,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从《三体》到《流浪地球》,科幻作品收获全球读者,还转化为影视作品和文创产品,创造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作为眺望未来的窗口,科幻产业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人文价值。从人们的好奇心、惊奇感出发,科幻作品能传播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质。革新性的技术进步,深刻影响着生产生活。我们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还需前瞻研判技术可能给人的生活、社会治理、伦理道德等带来的风险和挑战。科幻产业既是科技发展的“导航员”,也是技术伦理的“敲钟人”。以科幻产业为纽带加强国际人文交流,还可以让全世界看到中国的创新活力。
繁荣科幻创作、发展科幻产业,兼具经济效益与人文效益。坚持内容和形式同步提升、虚拟和现实并联发展,方能推动科幻产业不断迭代升级,创造更大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
放大科幻的产业价值、科技价值,需要更好推动技术革新与科幻发展交互作用、互促共进。刘慈欣在大会开幕式上直言:“当载人航天器划破天际,当量子计算机解开混沌,这些‘现实土壤’正滋养着比科幻更科幻的未来。”从量子科学、脑机接口到6G网络,前沿技术在我国持续涌现,充满未来感的发展实践为科幻创作插上想象的翅膀。进一步完善创作机制、发展机制,推动科幻创作与科幻产业相辅相成、科幻进步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将为经济发展打开想象空间、贡献创新动能。
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为科幻产业发展厚植了沃土。从盘古开天、嫦娥奔月的浪漫想象,到“天宫”遨游、“嫦娥”落月的伟大实践,中国人从不缺乏想象力、创新力。鼓励创作者挥洒想象力,鼓励产业界提升创新力,将中国本土的美学、文化与全人类的共同关切结合起来,不断拓宽科幻创作的边界与广度,有助于擦亮中国科幻的人文底色。充满文化味的高质量科幻作品多起来,科幻产业将更好发挥提升创新意识、培育科学素养、增强文化自信等人文价值。
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科幻产业总体规模仍比较小,其发展壮大离不开有关方面的积极作为和社会各界的全力支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提出,“实施科幻产业发展扶持计划”。近年来,北京、四川成都等地纷纷出台支持科幻产业的务实举措。繁荣科幻产业,需要进一步因势利导、因城制宜,完善产业政策和创新生态,加强复合型科幻人才培养,推动科幻产业持续生长。
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上,科幻产业机遇无限、潜力无限。通过科幻作品、科幻产业促进技术、文化与市场的多元融合、同频共振,我们将拥抱更加美好的未来。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评论员观察:以产业向新助力经济向好
下一篇:纵横:守护“赶场”的幸福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