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金融 > 列表
  • 中国新西兰证券期货监管合作进一步加强

    近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与新西兰金融市场管理局行政总裁萨曼莎·巴莱丝分别代表中新双方监管机构在新西兰奥克兰更新签署了《证券期货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标志着中新证券期货监管机构的合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 8月外汇市场成交24.08万亿元

    国家外汇管理局2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中国外汇市场(不含外币对市场,下同)总计成交24.08万亿元人民币。

  • “十四五”以来国开行累计发放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超6万亿元

    截至今年8月底,国开行“十四五”以来累计发放超过6万亿元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投放4256亿元国开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全行基础设施投融资余额占比较“十三五”末提高9个百分点。

  • 桂林银行百色分行:普惠金融绘就民生画卷 精准服务激活乡村动能

    从破解新老群体服务痛点到构建乡村产业赋能体系,从织密民生安全网络到优化区域金融生态,桂林银行百色分行以系统性实践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让金融温度可感可知,让服务实效落地生根。

  • 中小银行密集下调存款利率 发力财富管理承接客户资产“调仓”

    9月以来,下调存款利率的地方中小银行队伍持续扩大。9月25日,河南洛阳农商行、洛宁农商行等多家银行宣布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调整范围覆盖活期存款、通知存款和各期限定期存款等产品,最高降幅达35个基点(BP)。

  • “互换通”运行机制迎优化 提高每日净限额至450亿元

    为进一步提升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市场活力,中国外汇交易中心9月25日发布消息称,将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优化“互换通”运行机制。

  • 央行:加快推进人民币国债期货在港上市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9月25日在首届香港固定收益及货币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近年来,在内地与香港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国债券市场健康快速发展,债券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显著提升。他同时强调,中国债券市场仍有较大的开放潜力与空间;将加快推进落地人民币国债期货在港上市。

  • 双向开放激发全球信心 中国资本市场“朋友圈”扩容

    中国资本市场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证监会主席吴清近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证监会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兴业,外资持有A股市值3.4万亿元,269家企业境外上市。

  • 芯片主题ETF迎大丰收 产业周期上行成基金共识

    9月24日,A股三大指数低开高走,盘面上半导体产业链掀起“涨停潮”,并带动相关主动权益基金和主题ETF净值大幅攀升。多只ETF单日换手率超过50%,更有产品成交额逼近20亿元,创下上市以来新高。

  • 银行业资产质量稳中向好 多地区不良率优化成效显著

    2025年上半年,全国银行业资产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不良贷款率小幅下降,不同地区之间信贷质量有所分化。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或已“箭在弦上” 重点投向新兴产业

    初步规模5000亿元,支持项目涵盖八大领域,部分资金只分配给民营企业……随着各地在前期准备工作中的不断“剧透”,正在加快设立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政策细节愈发清晰。目前,多地披露已进入项目申报阶段,资金需求主题明确,该工具的官宣落地已渐行渐近。

  • 央行开展401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操作利率1.4%

    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消息,2025年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401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1.4%。

  • 央行开展6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

    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消息,《2025年9月中期借贷便利招标公告》显示,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中国人民银行今日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6000亿元MLF操作,期限为1年期。

  • 社保险资持仓市值创新高 耐心资本成A股“压舱石”

    去年9月24日一揽子金融政策出台以后,以国家队、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为代表的耐心资本持续加码入市,持仓市值攀升至历史高位。

  • 券商建言财富管理转型:加大供给、做优投顾、拒绝低质竞争

    站在“9·24”一揽子金融政策落地一周年的新起点,中国财富管理市场下一步如何夯实制度根基、提升专业能力、构建健康生态,成为证券行业共同的议题。

  • 投资者需求“迭代” 券商财富管理多维破局寻增长

    过去一年的市场繁荣对券商财富管理业务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在投资者需求升级迭代的变局中,找到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的第二增长曲线,成为券商财富管理业务的核心议题。

  • 赚钱效应显著 投资者信心回升

    一揽子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改革举措出台以来,A股市场企稳回升,基金业绩回暖,赚钱效应显著。

  • 政策组合拳显成效 资本市场吸引力不断增强

    当上证指数上涨到3800点附近,A股日成交额连续多个交易日站稳2万亿元上方,上市公司分红金额频频创出新高时,我们在时间轴上寻找到这一切的转折点——2024年9月24日。这一日,一揽子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改革举措推出,一系列超预期的政策“组合拳”精准发力,稳市场、稳信心、稳预期目的明确,意在增强A股市场韧性。

  • 十大维度解码A股新生态

    2024年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推出一揽子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改革举措,为低迷的A股注入强心剂。一年后的今天,上证指数已悄然逼近3900点关口,市场活力持续迸发。记者梳理出十组核心数据,全方位解析A股一年间发生的系统性、结构性变迁。

  • 多层次资本市场筑牢枢纽功能 科创成色越擦越亮

    在近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介绍了“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情况。他指出,“十四五”期间,我国资本市场实现了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多层次、广覆盖的市场体系更加完备,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市场功能不断健全。

  • 金融赋能,助力夏粮收购“颗粒归仓”

    又到一年夏粮收购季,农发行江西省鹰潭市分行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职能作用,以充足的信贷资金、高效的金融服务,为夏粮收购工作保驾护航。截至8月末,累计向夏粮收购客户授信3.78亿元,累放夏粮收购贷款1.97亿元,收购粮食1.52亿斤。

  • 技术突破领航 科技股成市场最强主线

    今年以来,科技股成为A股市场最强主线,TMT板块显著领涨。截至9月19日(下同),通信指数大涨超64%,电子、传媒、计算机等指数均涨超20%,与机器人相关的机械设备、汽车等板块指数涨超20%,与创新药相关的医药生物板块涨超20%。

  • 政策驱动多元变革 并购市场新生态渐显

    2024年9月24日“并购六条”发布,掀起资本市场并购重组热潮。市场随之出现一系列变化:披露并购重组的公司数量创新高,组合支付方式与审核效率均有提升,传统行业跨界并购意愿较强,市场包容性更强且交易价值趋于增加。

  • “并购六条”一周年:市场活力释放 投行能力待升级

    证监会“并购六条”政策落地一年来,中国并购市场持续升温,券商投行在财务顾问业务中的参与深度与广度不断提升。

  • 外汇市场活力和韧性增强 应对外部风险挑战底气更足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9月2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时表示,近年来面对高波动的国际市场环境,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均衡,人民币汇率在主要货币中表现比较稳健。我国外汇市场运行平稳,不论是活力还是韧性都在增强。展望未来,外汇局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底气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