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优化体育产业发展结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需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深刻把握新型工业化的新特点新趋势,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我们要充分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意义,以新质生产力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金融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深刻改变传统金融的运行模式和服务方式。数字金融不仅是金融服务的数字化升级,更是通过技术赋能,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地方政府一直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去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盘点这一年的经济热词,许多高频词会跳进人们的脑海。它们既是我国发展的折射与写照,也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我们选择部分热词,邀请专家学者谈感受、话思考、聊未来,以飨读者。
12月29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启动首个“商学共创日”,并举办了以“中国经济2025”为主题的承泽商学第14期暨国发E23新知论坛第2期活动。
只有抓住数智赋能契机,才能占据国际传播制高点、构筑国际话语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领会讲话精神,深刻认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重大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对于我们坚定改革信心、深入贯彻全会精神、推动改革行稳致远,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已经展现出光辉景象。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市场容量、环境条件、人口状况各不相同,如何既激发不同地区万马奔腾,又实现全国一盘棋,上下同欲让“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大战略考量。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庆祝《国家治理》杂志创刊十周年,2024年11月21日,《国家治理》杂志创刊十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李忠杰、李君如、张文显、唐洲雁、王轶、冯仕政、燕继荣、田轩等专家学者参会并先后发言,围绕“党的创新理论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展开深入研讨。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出席座谈会,代表人民日报社编委会向《国家治理》杂志创刊十周年表示祝贺,并发表题为《聚焦主责主业,打造大刊名刊》的主题发言。发言全文将刊发在2024年第23期《国家治理》杂志上,敬请关注。
我们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通起来,作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进一步增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科学性、前瞻性、主动性、实效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作出重要部署,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指明了方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当前,我国的内需形势如何?扩大内需有哪些新变化?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该如何找准扩大内需的着力点,进一步激活经济增长新动能和新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金融强国应当具备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其中之一就是“强大的金融监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战略部署,提出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举措,为加强金融监管指明了方向。
科技创新通常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投资风险高等特征,传统金融产品和服务难以完全满足其需求。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耐心资本,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创新动力。
以绿色金融助力乡村绿色发展,有利于保护好良好生态环境这一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支撑点。
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着力从数字技术创新突破、数据要素创新性配置、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适数化改革创新等方面,加快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分别为31.2万亿元、32.9万亿元,超大规模市场潜力继续显现。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8.6万亿元,全球市场份额保持稳定。
2023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6.16%,距离“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的目标已经实现。城镇化进程步入“下半场”,如何以高质量城镇化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成为当下各界关心的话题。
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已经形成并显现出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劲推动力。面向未来,要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显著特征、发展路径和实践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国家人文历史》2024年7月上新刊刊发了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在美丽中国工程实践创新案例发布会暨研讨会上,围绕以高水平工程美学助力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这一主题的发言,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