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市场监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底,民营经济主体总量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4%。一季度全国新设民营企业197.9万户,同比增长7.1%,超过过去三年平均增速,全国新设个体工商户394.9万户。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呈现强大韧性。
4月16日,中国经济一季报发布: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1875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2%。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这意味着,国家对居民医疗健康的投入持续增加,咱们的医保“含金量”又涨了。
3月30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发布了《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当前共有独角兽企业409家,总估值约为1.5万亿美元,占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的近三成,数量位居全球第二。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近日发布,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回升,连续2个月运行在扩张区间。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当前,全国自南向北陆续迎来植树好时节。
一趟银发列车,跑出银发经济“加速度”。今年初,商务部等9单位发布《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进一步推动老年旅游市场发展、满足老年人旅游需求。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幅超过3%”,并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列入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提出“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举措。这意味着什么?目标如何实现?
财政部公布的2024年财政收支情况显示,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过28万亿元,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比进一步增加。近几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连年增长,这些钱都花哪去了?
今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迎来生效实施三周年。作为世界上参与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贸协定,RCEP生效实施三年来,影响力持续扩大,深化了区域成员贸易投资合作,成为亚太经济一体化主渠道。
统计显示,2025年春运以来,全国高速公路新能源汽车日均突破650万辆,比2024年同期上升超过60%。
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运,交通出行格外火热:来自2025年综合运输春运工作专班数据显示,春节假期8天,全社会跨区域流动量超23亿人次,创历史新高。
应用范围更广、融合程度更深,“5G+工业互联网”何以在中国跑出加速度?
刚刚过去的 2025 年春节假期,文旅市场人气很旺,各大景区人潮涌动,旅游消费迎来开门红。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是研发经费与GDP之比。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再创新高,意味着什么?
一座座机场旅客如织,一趟趟航班频繁起降,历经多重外部冲击,中国民航多项业绩指标超越2019年,充分说明全行业有力摆脱各种困难挑战,站上新的更高起点。这份企稳回升、稳步向上的民航发展成绩单,再次印证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
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来,拉动消费成效显著。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乘用车零售量达2289.4万辆,同比增长5.5%;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10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2.3%,超过2017年9454亿元峰值并突破万亿元大关,创历史新高。
何谓中长期资金?简单说,就是投资期限比较长、追求长期稳定回报的资金。比如,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都是比较典型的中长期资金。此次印发的方案旨在重点引导这些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表现?读懂2024年中国经济年报,不妨从三个维度入手。
在1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展示了一张报关单:这是2024年全年8838万份报关单中的最后一张,记录了深圳一家民营企业的出口信息,为去年中国外贸进出口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
近日,证监会澄清,网上流传的“监管部门指导上市公司1月15号之前释放全部利空”等消息都是谣言,已依法追查消息来源,并将依法严厉打击编造、传播股市谣言的行为,持续净化资本市场信息传播环境。
当前,我国科普成效如何,不妨先看两个数据: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4.14%,较2015年提高了1倍多;2012年我国现代科技馆体系启动建设以来,服务线下公众的总人次突破10亿。
首次突破40亿吨大关!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数据显示,2024年,预计长江干线港口货物吞吐量40.2亿吨,同比增长3.9%。至此,自2005年起,长江干线货运规模已连续20年位居世界内河首位。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含绿量”持续提升,成绩单亮眼,推动着经济社会加紧全面绿色转型,不断塑造着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一本科技期刊的质量如何,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是重要衡量指标。近日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4)》显示,2022年,中国科技期刊总被引频次达到1683,影响因子为1.048。2013年至2022年,这两个指标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8%,影响力逐年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