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近年来,保险业持续回归保障本源,积极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加大对实体经济、社会民生的保障力度,在助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了自身发展。
作为养老金融的重要创新,自2023年起,4家养老保险公司在10个省市开展的商业养老金业务已试点满一年。试点一年来,商业养老金业务取得了怎样的进展?这个面向个人客户的新型保险业务,市场反馈如何?
近年来,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作为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但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不过,近2年,中国企业发布ESG报告正在成为一种潮流,越来越多的公司重视起ESG相关内容。
1月18日,深交所发布《ETF市场发展白皮书(2023年)》。据《白皮书》,2023年全球ETF市场进一步蓬勃发展,产品数量和规模均创新高。
在四川成都诞生了世界最早纸币“交子”,书写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实践。1月12日,“成都交子金融大会”在成都交子金融博物馆举行,业内专家学者深入探讨,展望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前景和未来。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金融监管部门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引导金融机构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情况。
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从持续深化科技金融组织管理机制建设、形成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扎实做好金融风险防控、加强组织保障和政策协同等方面,对做好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提出要求,以推动完善有利于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环境。
记者从北京证券交易所获悉,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公司(企业)债券市场正式开市。
国家外汇管理局15日公布了2023年12月及全年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就我国外汇收支形势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近年来,提高城市韧性、增强抗风险能力,正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管理的重大课题。当前,我国韧性城市建设情况如何?财政金融支持韧性城市建设有哪些作为?
2024年1月12日,“2024第三届数字金融前沿学术会议”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功举办。会议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数字金融资产研究中心主办,清华经管高管教育中心协办。
随着去年底多家商业银行对存款利率进行新一轮调降,定期存款的利息变得更少了。这也意味着,各大银行自2023年6月、9月连续两次下调存款利率后,一年间存款利率集中下调达到3次。
上海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上海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日前,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召开的“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新闻发布会上,多家保险业企业介绍了相关情况。
金融监管总局近日修订形成《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旨在推动行业回归租赁业务本源,围绕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功能定位探索开展特色化经营,为实体经济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在信托资产规模稳健增长的同时,一些数据指标有升有降,折射出信托业转型步伐正在加速,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守正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
国家外汇管理局7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380亿美元,较11月末上升662亿美元,升幅为2.1%。
贷款马上到期着急办理续贷,但担保人远在海外无法回国办理面签手续,怎么办?面对这个难题,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商户陈丽惠,切身体验到了数字普惠金融带来的便利。
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发布《银行外汇展业管理办法(试行)》,推动商业银行外汇业务流程再造,进一步提升银行外汇展业能力,营造与高水平开放相适应的制度环境。
今年以来,我国期货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品种体系不断丰富,正在加快脚步匹配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作为贸易大国的风险管理需求,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金融监管总局近日修订形成《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加强消费金融公司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3)》,对2022年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报告认为,2022年中国国际收支保持平衡,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金融体系总体稳健运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23日发布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商有关部门下达2023年增发国债第二批项目清单,共涉及增发国债项目9600多个,拟安排国债资金超5600亿元。
商务部21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至11月,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814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4%。
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表示,新的一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将继续做好“加减法”,通过适时、适度增加赤字规模等方式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出台减税降费政策减轻经营主体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