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和金融监管总局统计,截至2月28日,全国31个省份276个城市已建立城市融资协调机制,共提出房地产项目约6000个,商业银行快速进行项目筛选,审批通过贷款超2000亿元。
3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在会上表示,人民银行将指导支付机构推出一系列便利措施。
日前,“海南放心付”平台开启公测,旨在解决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支付不便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53094.1亿元。
2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优化支付服务推进会。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出席会议并讲话。
比特币价格近期显著上涨,虽然部分机构对未来表现持乐观态度,但也有专家指出其存在显著的不确定性,投资者需要透过高收益率看到背后的高风险。
中国农业银行近日制定出台服务春耕备耕专项工作方案,全力保障金融供给,支持各地抢抓农时、夯实全年粮食丰收基础。
2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官方发布消息称,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座谈会,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总体部署,交流经验做法,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中国农业银行贵州省分行聚焦特色产业、乡村建设、重点区域等,持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助力乡村发展。
首次公开募股(IPO)将迎来更加严格的监管,记者了解到,监管部门正完善相关政策机制,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截至2023年末,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3.8万亿元,较年初净增超过8000亿元,增幅近30%,贷款余额、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在实体经济大规模向绿色低碳转型的过程中,金融系统必须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更好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巨大绿色金融服务需求。
目前,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已完成5年试验期,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取得了哪些实践成果?记者近日在浙江省衢州市进行了采访。
为助力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国铁集团与中国建设银行将合作开展铁路物流金融服务试点,依托铁路货运95306平台,推出“铁路运费贷”“信用证结算”“铁路单证融资”3种铁路物流金融产品。
去年,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到2023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5%,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3.5%和31.9%,民营企业贷款增速较上年末高1.6个百分点。
继广东龙年首个工作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的“新春第一会”后,广东今日在促进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方面又迎来了大动作。
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45%,5年期以上LPR为3.95%。
截至2月20日,29个省份214个城市已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分批提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并推送给商业银行,共涉及5349个项目。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月,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5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比上年同期多5061亿元。
江苏省沭阳县以创建省级绿色金融创新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加大对绿色经济的融资支持,助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税收优惠让企业尝到了科学治污的“甜头”,引导他们实现从“被动减排”到“主动升级”。以资源税为代表的绿色税种,还提高了企业加强资源节约利用、参与“变废为宝”的积极性。
更好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这一要求,既要扩大增量,也要盘活存量、提升效能,注重处理好总量与结构、存量与增量的关系,支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2023年,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为经济运行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今年以来,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综合运用,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发挥总量和结构的双重功能,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撑。去年一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如何?新的一年,如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公告显示,1月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净新增抵押补充贷款(PSL)1500亿元。这是继去年12月重启PSL投放3500亿元后,央行再次投放1500亿元PSL。
截至1月31日,已有2800多家公司公布了2023年度业绩快报或预告。以预计净利润增幅中值统计,接近55%的公司去年业绩实现增长,逾千家公司净利润增速超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