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联合国旅游组织执行主任刘士军日前表示,加强联合国旅游组织与中国的合作,将有助于全球旅游业健康发展。
上合组织成员国投资促进工作组第九次会议4月10日在天津市召开。记者在会上获悉:2024年,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贸易额达8900亿美元,创历史纪录。
亚洲开发银行9日发布《2025年亚洲发展展望》报告说,受贸易不确定性和美国加征关税等因素影响,预计亚太发展中经济体2025年经济增速为4.9%,2026年增速为4.7%。
当前,以特色旅游“出圈”拉动消费成为不少国家和地区激发文旅产业动能的新引擎。阿联酋迪拜、德国汉堡、巴西马瑙斯等地探索盘活自身优势资源,大力培育更具个性化、多元化的旅游形态和精品线路,注重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和当地特色旅游产品吸引力。
匈牙利投资促进局近日发布的2024年招商引资成果报告显示,2024年匈牙利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表现亮眼,共批准启动77个新投资项目,累计吸引103亿欧元外资,并创造1.85万个新的就业岗位。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美方滥施关税给全球贸易带来重大风险,给世界经济带来更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中国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
近年来,中国逐步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2024年12月1日起,中国给予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成为实施这一举措的首个发展中大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发展和治理理念,在农业、工业、城市建设等多领域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应用方案,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可持续发展。
家中无人、快递丢失、送错地址……传统的“人找人”快递模式,时常给消费者带来烦恼。随着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德国的物流配送模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智能快递柜受到越来越多德国民众的欢迎。
3月31日至4月4日,以“赋能工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2025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在德国举行。
近日,欧盟理事会批准了数字时代增值税方案,该方案将分阶段推进,直至2035年1月全面实施。
巴西是世界上咖啡产量最大的国家。不久前,巴西农业和畜牧业部与巴西国家咖啡委员会等组织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启动“可持续巴西咖啡种植”项目。
秘鲁出口和旅游促进委员会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秘鲁接待国际游客数量超325万人次。该机构表示,虽然国际游客数量尚未恢复至2019年水平,但旅游业创造的外汇收入已超过2019年水平,达到约50亿美元。秘鲁出口和旅游促进委员会主席里卡多·利莫称,2025年秘鲁有望接待440万人次的国际游客。
根据胡志明市政府发布的绿色公共交通工具发展路线意见书,该市计划协调13.8万亿越南盾(1元人民币约合3527越南盾)资金用于建设绿色公交网络。自2025年起,该市新开通的公交线路100%使用绿色能源车,到2030年全市公交车将全部实现电气化。
“竞争能够催生创新,引领发展……”在中建材海外经济合作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斐看来,“非洲的新能源市场潜力无限”。在27日闭幕的2025非洲未来能源展暨第二十八届非洲太阳能与储能博览会现场,该公司和科龙空调签约,后者将依托中建材在非洲当地的海外仓和市场网络,进一步扩大中国品牌节能环保空调在非洲市场的占有率。
一段时间以来,日本多地“米荒”继续上演。超市货架上,大米价格像“坐了火箭一样直线上升”。日本政府此前宣布紧急投放储备米以抑制米价的效果并未显现,大米价格仍在攀升。
3月25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正式拉开帷幕。在论坛新闻发布会上,《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5年度报告》和《应对气候变化:亚洲推进绿色发展2025年度报告》两份旗舰报告正式发布。
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日前签署了此前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通过的《基本法》修正案,放宽限制联邦政府新增债务的“债务刹车”条款。
3月25日下午,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作为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框架下的主题论坛之一,第五届全球自由贸易港发展论坛在此举行。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多位海内外学者指出,通过短期稳增长和长期调结构政策相结合的政策组合,中国经济发展仍有巨大潜力。
据东京电视台近日报道,在日本家电市场,中国家电品牌认知度不断提升,市场份额显著扩大。
拉美多数国家过去一年在控制通货膨胀和稳定宏观经济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同时,中国与拉美国家的经贸务实合作不断提质增效,为地区经济增长注入更大动力。
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最新发布的《2025自然指数——能源》显示,过去几年,亚太地区在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领域科研产出份额翻了一番。从国家看,中国过去几年在该领域的科研产出居于首位。
近日,美联储公布最新议息会议决定,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4.25%至4.50%之间。这是继今年1月议息会议暂停降息以来,美联储又一次选择按兵不动。
地处北回归线附近、低纬度、高海拔、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且弱酸性……中国云南的自然条件,与国际知名咖啡产区相似。特别是小粒咖啡,在彩云之南找到了绝佳的安身之所。如今,云南咖啡不仅香飘国内街头巷尾,还跨越国界“圈粉”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