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清晨,肯尼亚蒙内铁路内罗毕火车站。站在旅客通道的天桥上望去,远处的恩贡山连绵起伏,一列货车正从横跨内罗毕国家公园的铁路高架桥上驶来;近处的货场上堆满了集装箱,一台台叉车来回穿梭,将货物装载到排起长龙的卡车上。
2月27日,中国硕龙—越南里板双边口岸正式开通,为中越两国经贸、旅游、人文等多领域合作注入强劲动力。
在线平台德国太空创新中心近日正式启动。该中心由德国航空航天中心下属德国航天局负责运营,旨在调动各方力量,激发德国航天技术应用与服务领域创新发展,增强德国在太空商业领域的创新力、竞争力和安全性。
欧盟委员会26日宣布“清洁工业协议”,计划在短期内调动1000亿欧元资金,以支持本土制造业的能源转型,强化欧盟工业竞争力。
万象消息:中老500千伏联网工程老挝段建设启动仪式26日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升中老电力互通互济。
联合国发布的《2024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显示,到本世纪70年代末,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的数量预计将达到22亿,超过18岁以下人口的数量。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机遇与挑战,多国近年来拿出了新的应对之道。
欧盟环境、水资源恢复力和竞争性循环经济专员杰西卡·罗斯沃尔表示,清洁可靠的水资源供应对公民、环境和企业发展都至关重要,欧洲必须加大力度提高水资源恢复力,应对当前水资源挑战。
25日,中国峒中—越南横模口岸旅检通道正式启用,通道设计年通关能力为50万人次、客车3万辆次,将为中越两国人员往来、旅游合作和经贸发展注入新动能。
德国汉堡港营销协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汉堡港对华集装箱吞吐量达220万标准箱,比上年增长0.7%,占港口总吞吐量近三成,中国连续多年稳居该港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近年来,印度尼西亚政府通过设立经济特区推动区域发展,在旅游、制造、绿色能源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经济特区不仅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完善及新能源开发等方面作出贡献,也为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发挥重要作用,为印尼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电动汽车品牌比亚迪26日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启动“高技术周”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使参观者近距离探索新能源汽车与可持续创新的未来。
近日,本报记者走访重庆、海南海口、宁夏银川等地,记录下外国友人眼中的乡村好“丰”景。
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获悉:中国广西与老挝23日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签约仪式,双方将共建中国—老挝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
在南非自由州省伯利恒市一座农场里,绿油油的田地一望无际,田里的玉米等作物长势喜人。
作为全球食品行业重要展会之一,本届海湾食品展以“食品行业的下一个前沿”为主题,吸引了129个国家和地区的5500余家企业参展,合作意向规模有望达200亿美元。众多中东国家食品企业集中参展,推出大批口味新颖、营养健康的新产品,希望不断开拓中国等海外市场。
记者从中国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与越南航海总公司联合运营的“北部湾港—海防港—加尔各答港”航线近日正式开通。
根据柬埔寨发展理事会不久前公布的数据,2024年柬埔寨共吸引外国投资额约69亿美元,比2023年增长40%,共批准414个投资项目,预计创造32万个就业岗位。
加快发展新能源既是解决非洲地区能源短缺问题的关键,也是非洲实现绿色转型的必由之路,这已成为整个非洲的共识。
根据新加坡2019年制定的零废弃总蓝图目标,要在2030年将垃圾回收率提高至七成。新加坡政府呼吁社会各界积极采取行动,通过多项创新举措来实现这一目标。
欧洲飞机制造商空中客车20日在位于法国图卢兹的企业总部发布的财报显示,空客2024年营收达692.3亿欧元,同比增长6%;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53.54亿欧元,同比减少8%。
《2025年全球软实力指数》20日在英国伦敦发布,中国的软实力排名从去年的第三上升至第二。美国继续位列第一,英国、日本和德国分列第三至第五名。
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以南20多公里,匈塞铁路匈牙利段陶克绍尼站建设工地一派繁忙景象。中匈工程人员正在紧张施工,装载着铁路建设所需材料的工程车辆不时驶过。
近日,秘鲁国家统计和信息研究所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1月,秘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1%,预计该国2024年全年经济增长率将达3.2%,是南美地区经济增速最高的国家之一。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分析,2024年东南亚光伏装机规模最大的5个国家(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与新加坡)的新增装机容量将超过6吉瓦,是2023年的近3倍,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2024年5月,海尔埃及生态园正式开园,一期项目投产;同年7月,制造的首批产品出口至肯尼亚;同年9月,二期项目奠基。海尔埃及生态园一步一个脚印,助力“埃及制造”提质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