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共富工坊”是宁波深化“千万工程”、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术到人,“共富工坊”架起“致富桥”,将增收致富的场景从“远方”的城市搬到乡村的“家门口”,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灵活就业,一起共享共富成果。
17日,黑龙江省林业碳汇交易启动仪式在哈尔滨市举行,标志着黑龙江省林业碳汇交易体系建成。
亭湖区探索精细化就业服务模式,力求做到人岗相适、用人所长、人尽其才。今年上半年,该区举办60多场次各类招聘活动、帮助1.5万人次实现就业。
为助力乡村劳动者走技能成才之路,促进人才评价与乡村全面振兴深度融合,不断壮大乡村技能人才队伍,近日,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了《安徽省乡村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指引(试行)》。
记者从重庆市农业农村委获悉:今年重庆将培育高素质农民1.5万人,培育重点从生产技术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为全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老城区地下管网运行时间长,有些地方存在安全隐患。怎样对它们进行改造?河南省郑州市利用智慧管网系统摸排改造需求,在取得群众支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选择改造方式,统筹推进,做到工程效率和便民利民兼顾。
记者从重庆市生态环境局获悉:自2014年6月正式启动交易10年来,重庆碳市场累计成交碳排放指标5109万吨、12亿元。
北京海关等部门16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京津冀区域进出口总值达2.54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较去年同期增长4.6%,占同期全国进出口总值的12%。
记者在安徽省怀宁县走访发现,当地全面排查摸清布局、分期分类推进更新,配合技术创新、磨合顺畅机制,在提高管网建设质量、增强管护效能上进行了有益探索。
水上发电,水下养殖。2020年起,万安县与三峡新能源万安发电有限公司合作,在仙人港水库等闲置水面及周边抬田区域上千亩水域上,建成了54兆瓦“漂浮式”渔光互补光伏发电区。
一组数据看如今的浙江义乌市:2023年出口额突破5000亿元;汇集着26个大类210多万种商品,关联着3200万名工人、210万家企业;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吸引1.5万名外商常驻,各类外资主体达8000多家;国际商贸城日均客流量达20万人次……
湖北加快推进产业工人高技能等级评定,2024年将评定首席技师10余人、特级技师50余人。
贵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贵州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加快发展林业适度规模经营等9项任务,稳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依法保护农民和林业经营者的集体林权益,加快推进森林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持续提升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新城区如何加强管网规划建设,以承载更大规模产业发展、满足更长时间的未来需求?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智慧平台为载体,前瞻规划、智能监测,推动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发展,积极探索新城区地下管网设计、管理新路径。
近日,海南省林业局举办了热带雨林碳汇交易暨项目合作签约仪式,3家企业认购了合计35万元的热带雨林碳汇。该项目标志着海南在热带雨林碳汇项目开发交易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洛社镇除了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外,还加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2021年6月,无锡惠山高新区(洛社镇)获批筹建。通过高新产业园区带动,洛社镇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记者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悉:“北京火箭大街”项目近日在亦庄新城空天街区正式启动建设。该项目地处北京亦庄规划空天街区的关键节点,将打造商业航天共性科研生产基地。
近年来,南城县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持续壮大低空经济、先进制造、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形成一批示范性强、带动性广的应用场景。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5年多来,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迈出坚实步伐。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深入推进,进一步拓展了港澳发展空间,推动公共服务合作共享,引领带动粤港澳全面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从长江之畔到赣江两岸,从赣北到赣南,行走赣鄱大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势头愈加强劲。
2024年上半年,黑龙江电力交易中心已组织省内绿电交易13次,7家售电公司代理的25个用户与11家新能源企业达成交易,参与电力用户数和发电企业数均创新高,成交电量7.41亿千瓦时。
近日,巫山脆李、涪陵榨菜、奉节脐橙等巴渝特色名优“土特产”培育大会在重庆市巫山县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重庆市将聚焦“西部领先、全国争先进位、重庆辨识度”目标,加强巴渝名优“土特产”培育,加快构建1+336+X“土特产”品牌体系。
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印发的《河北省开发区分布式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推进方案》明确,将根据开发区不同应用场景、不同产业用电负荷需求和未来产业项目布局,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开发区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利用。
近年来,辽宁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优化调整布局和结构,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创新管理机制,激发企业和员工活力;改善创新环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多措并举,辽宁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
森林覆盖率高达92%,流水潺潺,鸟鸣幽幽……曾经,地处深山是篁岭经济发展的阻碍;如今,优美的自然环境是篁岭全面振兴的基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