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地方 > 正文

东莞制造美学 | 看设计、工艺、生产如何重塑“世界工厂”内核

  2025-11-20 17:49:42  

一枚盘扣镌刻东方韵味,一根钻针诠释极限精度,五公里产业半径实现高效协同……从设计、工艺到生态,在“制造业当家”的战略引领下,东莞通过工业设计赋能、数字技术融合与产业集群优化,推动产业价值从规模优势向美学创新跃升。

从文化融合看设计之美——

盘扣、刺绣、香云纱……近年来,新中式持续走红。在东莞市虎门镇,经四代传承,来龙中式服装有限公司以“立领+盘扣”为特色,在保留了传统立领的端庄韵味的同时,又通过现代剪裁技术优化了日常穿着的舒适度,体现出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相融合的美学追求。

 

 

“新中式不能简单地做元素堆叠,而是要在传承中找到现代性表达。”来龙品牌主理人陈春龙如是说。在他看来,服装不仅是实用品,更是东方美学与生活哲学的载体。品牌在坚守盘扣打法、立领归拔等非遗工艺的同时,着力破解传统唐装版型臃肿、穿脱不便等痛点,通过3D剪裁、防滑珠盘扣等创新,使中式服装从节庆礼服走向通勤、休闲等多元场景。来龙在早期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上斩获大奖,推动其产品远销欧洲及中东市场,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时尚名片。

品牌从代工生产向美学创造的价值跃升,离不开虎门服装产业生态的支撑。当地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与资源整合,为企业注入持续创新的动力。在资金支持方面,虎门镇通过专项补贴降低企业市场拓展成本,来龙公司就曾获得3.6万元参展拓市场资金;2025年出台的纺织服装企业上规发展措施,进一步从培育、市场等多维度提供保障。在平台建设上,虎门设计城整合AI设计、趋势发布与供应链资源,为企业提供从创意生成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服务;而富民商城等核心商圈则通过展销一体化场景,助力品牌快速对接市场。

据介绍,为进一步推动“非遗+产业”的深度融合,虎门镇通过“三会一展”(服交会、时装周、行业大会等)打造品牌曝光平台,并联合行业协会、媒体渠道构建“虎门服装”区域品牌推广矩阵。11月15日至19日,虎门服装再度“三会”联动,人流量超20万人次,彰显出东莞制造美学、虎门服装在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力与增长韧性。

同时,依托莞服云平台AI设计系统及设计师协会资源,企业可高效匹配专业人才,将传统纹样、香云纱染整工艺等非遗元素转化为符合现代审美的产品。来龙品牌借助这一生态,成功将香云纱、手工盘扣等非遗技艺标准化、专利化,既保护了知识产权,也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与个性化定制的平衡。

从0.01毫米看工艺之美——

一根钻针能有多细?在广东鼎泰高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鼎泰高科”)智能化生产线上,一根根细如发丝的钻针正以每分钟数十支的速度高速产出。这些直径最小可达0.1毫米的精密工具,是电子信息产业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其精度直接决定了手机、服务器等高端设备中线路板的集成度和性能水平。

目前,钻针生产已走向全自动。机械手自动上下料,将钨钢原料送入加工中心;该中心集成了磨边刀、磨刀面等四道核心工序,通过精密设计,使工件在设备一转之内依次完成所有加工步骤,大幅减少中间环节的误差积累。最终,成品以500只为一托盘单元被整体送出。

技术升级与数字化密切相关。鼎泰高科负责人李政表示:“钻针精度的飞跃,源于我们打造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体系。通过自主研发,我们将光学检测、机械手抓取、自动包装等工序无缝衔接,实现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程可控。”

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政府的有力支撑成为企业敢投入、能创新的重要保障。东莞市通过梯度培育、资金扶持、人才服务等政策组合拳,为“专精特新”企业打造良性发展生态。以技术改造补贴为例,对符合条件的自动化升级项目按设备投入最高10%给予资助,单个项目支持额度可达千万元级别,有效降低了企业创新试错成本。2023年鼎泰高科实施的硬质合金钻针生产线改造项目,就获得市级资金补助242万元,推动企业年增产精密钻针2500万支。

 

 

从5公里半径看生产之美——

在5公里半径内,67家配套供应商紧密聚集,从手机外壳的铝合金边框到摄像头模组的蓝玻璃滤光片,95%的电子终端配件都能在1小时内配齐。”OPPO长安产业园负责人表示,背靠东莞成熟的产业集群,OPPO能够在半小时车程内完成全部配套采购。

这一高效产业生态的形成,源于多年前的前瞻布局。2019年,东莞市瞄准智能移动终端产业方向,积极参与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并成功入选首批培育名单。经过数年精心培育,东莞智能移动终端集群已连续入选“中国百强产业集群”,2025年第二季度,华为、vivo、OPPO三大品牌更是占据国内市场半壁江山。为持续提升集群能级,东莞市于2024年初率先出台《东莞智能移动终端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通过实施“链长制”,精准完成产业链“链主”企业的复核与评审,支持重点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数字化转型和市场拓展,构筑了坚实的产业生态基础。

 

 

集群的繁荣离不开精细化、常态化的服务支撑。在东莞滨海湾新区,政府着力提升产业服务能级,通过绘制精细的产业链图谱,深入剖析产业链上下游关系,为精准施策提供科学依据。2025年前三季度,全市累计开展75场供需对接活动,其中电子信息相关领域达39场,惠及企业1400家次,有效打通了产业链的“毛细血管”。这种“滴灌式”服务,确保了产业要素的高效流动与匹配。

坚实的政策体系是产业稳健发展的保障。东莞市构建了从梯度培育到空间、融资、人才、创新的全方位扶持体系。例如,对市级技术改造项目按设备购置额给予最高10%的事后资助,单个项目资助上限达1000万元,显著降低了企业升级转型的成本与风险。在人才保障方面,东莞打出“引育用留”组合拳,将企业急需的工程师和技能人才分层分类纳入目录,享受多项服务保障;同时赋予企业人才自主评价权限,并对在职提升技能的人才给予最高4万元补助,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新疆开放自信气象新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