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产业 > 列表
  • 大型LNG运输船驶向产业深海

    从仿制引进到自主创新,从建造散货船、集装箱船等常见船型,到摘取世界船舶工业皇冠上的3颗“明珠”——航空母舰、大型邮轮、大型LNG运输船,中国船舶工业通过不断的技术升级推动产业升级,掌握了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展现出强劲动能和勃勃生机。

  • 二〇二三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开幕

    8月16日,2023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在广东省汕头市开幕。本次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汕头市人民政府等单位协办。

  • 江淮沟通段试运行

    16日,在安徽淮南寿县八公山乡,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东淝河复线船闸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引江济淮工程江淮沟通段试运行通航。自此,淮河上的船舶可经由该航道进入巢湖,并通过裕溪河航道抵达长江。

  • 锚定高质量 激发新动能

    短短11年,甘肃省兰州市北部的秦王川盆地黄土滩上,兰州新区拔地而起,一座产业集聚、产城融合、开放平台功能逐渐释放的现代新城正加快形成。

  • 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新征程上,各地区各部门瞄准既定目标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努力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

  • 海南加快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海南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加快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

  • 新基建,为“中国制造”蓄势聚力

    自动下料、智能排产、快速检测……伴随数字技术发展,中国制造业的运行方式发生着深刻变化。这背后,新型基础设施是重要支撑,对“中国制造”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起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 清凉经济“火”起来

    重庆市南川区在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气候凉爽的高海拔乡镇发展漂流、康养、露营等“清凉经济”,吸引人们前往消夏避暑,将好生态的“冷”资源变为“热”经济,带动当地群众发展农家乐、民宿等生态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 智能化便民服务为幸福生活“加码”

    轻触手机线上下单,商品30分钟配送到家;手机地图搜索附近开锁店,导航带你找到最近目的地……如今,数字技术连接起生活服务供需两端,让便民服务更智慧更便捷。

  • 降温产品 热销市场

    入夏后,消暑产品持续热销,7月以来,家用水冷床垫、冰瓷制冷产品销量同比提升超10倍;户外露营风扇、冰凉贴的销量同比增长超100%,挂腰风扇等新品销量增幅也超50%。

  • 北京“地下版东六环”正加快建设

    北京东六环高速路,北通北京首都机场,南接京哈高速、京津高速,每天车流如织。恐怕很少人知道,过去两年间,就在这条路的正下方,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已成功挖出“地下版东六环”。

  • 广深港高铁推出“灵活行”服务

    记者从广铁集团获悉:经广铁与香港铁路部门沟通商定,日前,广深港高速铁路推出“灵活行”服务。

  • 一家苗绣工坊成长记

    在贵州,刺绣等传统民族工艺在各方扶持下,不断提质升级,产业化道路越走越宽,“指尖技艺”转变为“指尖经济”,成为带动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创业的重要渠道。

  • 7月民航旅客运输量6242.8万人次

    记者日前从中国民航局获悉:7月份全行业完成旅客运输量6242 8万人次,同比增长83 7%,较2019年同期增长5 3%,创民航月度历史新高。

  • 7月国民经济持续恢复

    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转型升级扎实推进。国内需求继续扩大,产业升级态势持续,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创新绿色发展势头向好,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 养老新服务成为年轻人就业新选择

    各地积极推动养老服务新型人才培养:设立养老服务相关本、专科专业,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扶持养老服务新职业……更多年轻的专业人才进入养老行业,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 工业高频数据改善 助力经济稳定向好

    三季度伊始,部分经济数据边际改善,反映出国内工业生产预期好转、内需潜力持续释放,叠加稳增长政策“组合拳”逐渐落地见效,专家学者指出,支撑经济复苏企稳向好的积极因素正不断增多,后续宏观政策有望加大调控力度,经济或进一步企稳向好。

  • 民营经济与资本市场“双向奔赴”结硕果

    民营经济和资本市场“双向奔赴”,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关系。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持,资本市场也需要民营经济的参与来实现市场质量的提升和风险的分散。

  • “后街经济”让城市商圈升级

    城市商圈是居民消费的重要平台,一些特大型商圈甚至成为城市地标。相比之下,商圈主街外不那么显眼的支马路,以往只能扮演配角,在吸引消费方面没太多存在感。如今,不少城市正探索发展“后街经济”,提升热门商圈商业价值的外溢效应,带动商业资源有序向支马路延伸。

  • 住亦有“智”

    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运用到住宅建造、租赁、购买、使用“全链条”,让居住更智能、更舒适。

  • 推动家居产业升级发展

    实施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开展智能家居互联互通、推动绿色智能家居产品进乡村……近日,围绕家居产业,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相关部门推出一系列举措。

  • 转型发展,绘就和美乡村

    20年来,莲都区坚定不移推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提档升级,一个个具有“江南韵、乡愁味、国际范、时尚风、活力劲、共同富”特点的和美乡村崭露头角。

  • 建设数字口岸 助力通关提速

    智能线上分流,提高通关效率;联通多方数据,搭建平台基座;自助寄递证书,更好服务企业……近年来,福建厦门针对外贸全流程作业,积极开展数字口岸平台建设,持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 “这里的经济迎来了快速发展”

    从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出发,驱车行驶在通往锡尔河州的国道上,窗外阳光热烈,沙枣飘香。约1小时后,记者便来到了位于锡尔河州的鹏盛工业园。建成10余年来,鹏盛工业园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 在就业帮扶上下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搞好社会管理,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