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2023年,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2114.65万亩,占全国的12.4%,同比增加89.85万亩,超国家下达任务287.75万亩;粮食总产量1557.64亿斤(历史第二高),占全国的11.2%,连续14年位居全国第一。
记者14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了解到,今年1至11月,全国造船完工量380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3%;新接订单量648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3.8%;截至11月底,手持订单量1340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9.4%。
近年来,霞浦县“北参南养”模式持续增量发展,逐渐成为当地海洋养殖的支柱产业之一。据统计,2022年霞浦县海参产量达5.5万吨,总产值72亿元,约占全国成品参的30%。
14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几个月,中国货物贸易呈现回稳向上的势头,以人民币计进出口增速连续4个月回升,10月、11月均实现正增长。
数据显示,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导京津冀三地深入开展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实现5300余项专利开放许可数据在三地共享。
记者日前从中国民航局获悉:11月,民航全行业完成货邮运输量71.9万吨,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2.8%,规模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开发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金融服务,精简审批流程,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助力。一系列务实举措下,当地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随着成都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开通初期运营,成都轨道交通线网运营里程日前突破600公里,由天府新区核心区向西辐射双流区、温江区的快线通道加速形成,将推动航空、铁路、公路、地铁等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助力成都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
记者近日从黑龙江省公路建设中心获悉:国道三莫公路雪乡至亚布力段改扩建工程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滑雪场至亚布力段获得工程建设用地及施工许可批复,目前项目正加快推进。
2014年后,公安县开始在麻豪口镇的一些农村试点开展“一户一田”,在保证农户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前提下,把分散的田块根据相对集中且互相毗邻的原则,通过流转经营权的方式“变大田”。
近年来,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积极招商引资,打造产业孵化园,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经过培训,普通工人每月可收入五六千元,生活更有奔头。
一头连着亿万劳动者,一头连着广大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服务业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对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家电售后服务是提升家电消费体验的重要环节,消费者不光关注产品本身,更加关注售后服务。
据空客发布的《2023至2042年全球航空服务市场预测报告》显示,未来二十年,中国航空客运量年均增长率将达到5.2%,是全球平均水平的近两倍,中国新飞机需求量将超过9000架,占全球同期新飞机需求总量的23%。
“去赛里木湖滑雪”“到贵州来一场山地骑行”“在莫干山跑山”……在运动中看风景日益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新选择。体育与旅游联姻,让越来越多的传统旅游资源焕发出新魅力。
记者从海关广东分署获悉,今年前11个月,广东外贸进出口总值7.5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3%。其中,出口4.94万亿元,增长2%;进口2.58万亿元,下降4.4%。
国家高新区设立35年来,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成为我国重要创新策源地、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高成长企业和高端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为我国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宁波海关统计,今年1至11月,宁波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与中东欧国家实现货物进出口贸易额462.6亿元,同比增长12.7%。
记者12日从海关总署获悉,中国和越南双边贸易持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今年前11个月,中越货物贸易进出口1.4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其中,11月当月中越进出口1619.2亿元,同比增长12.5%,规模创月度历史新高。
企业强,则经济兴。今年前三季度,山东烟台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52.51亿元,居山东省第一。
作为跨境电商的“初创地”和“试验田”,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自2015年设立以来,进口零售清单数由最初的日均300多单,发展到最高的日均14万单,年进口货值最高峰达118亿元。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吴家喜12日表示,截至2023年11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数达178家。前三季度,国家高新区生产总值12.33万亿元,同比增长7.11%。
今年以来,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全力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前一个月实现全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1万亿元以上的年度目标任务,再创新的历史纪录。
进入冬季,各地冰雪消费持续升温。琳琅满目的“冰雪+”产品带给人们更丰富的体验。各地扩大优惠举措、优化服务,从供需两侧持续发力,促进释放冰雪经济新动能。
近日,记者从甘肃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兰州市将利用两年多时间,推进100个重点交通项目建设,畅通经济发展“大动脉”和民生出行“微循环”,积极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