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产业 > 列表
  • 无人机助力油菜管理

    春耕时节,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农民与农技人员抢抓农时,利用植保无人机等先进农机和科技手段管理农作物。

  • 走近新质生产力:新型储能进入大规模发展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发电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新型储能进入大规模发展期。“十四五”以来,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过1000亿元,有力支撑能源电力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

  • 关注体育产业:运营由雪季向四季拓展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促进了崇礼的冰雪经济发展。当前,各大雪场着力打造滑雪度假生活方式,举办多种活动,不断满足游客需求,还积极探索发展户外运动休闲产业,运营由雪季向四季拓展。

  • 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抢抓机遇,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近年来,多地聚焦未来产业,持续开展前沿技术攻关,不断催生新领域新业态新赛道,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 一线调研:老工业基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各地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立足各自实际,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出一些好做法,积累了一些好经验,本版将陆续推出相关报道。今日刊发来自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老工业基地的一线调研,以飨读者。

  • 记录中国:“轻纺城”重科技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是纺织产业集群基地,也是浙江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试点区,全区拥有纺织企业8000余家,产值逾千亿元,被誉为“轻纺城”。近年来,当地推进纺织印染产业转型升级,引入绿色环保的新型设备和先进工艺。

  •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江苏省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 农村公路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通过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国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都通了硬化路。10年来,新建、改建农村公路约250万公里,截至去年底,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60万公里。

  • 全国试点培育“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超15万户

    自2023年4月起,市场监管总局在12个省份部署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政策试点,截至目前,已试点培育“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超过15万户。

  • 山东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从济南到青岛、淄博,山东集聚氢能产业链重点企业120余家,产业链相关企业1200余家。勇担使命、敢闯新路,山东聚力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 智慧海关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2024年智慧海关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海关将重点建设九大标志性工程,推动海关监管服务越来越“智能”、越来越“自动”,为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型提供有力保障。

  • 家电服务业去年总规模近万亿元

    中国家用电器服务维修协会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根据初步测算,2023年,家电服务业总体规模近万亿元,活跃法人单位数约10万家,服务收入及盈利增长已超过制造和销售行业。

  • 锐财经:推动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抽水蓄能电站投运规模达到8000万千瓦以上。业内人士表示,这将有效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为能源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提供支撑。

  • 小电池释放大能量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国产电池的“逆袭”已广为人知,在小型电池领域,中国品牌的表现同样不俗。

  •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古老的巷子 鲜活的文化

    支起火堆,柴火噼噼啪啪地响,火焰卷着,星星点点飘向夜空。迎春返,燎疳疳,夜晚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红崖村热闹非凡。年轻人和孩子们围着火堆,壮起胆子,助跑、起跳,越过火堆,迎接春天的到来。

  • 广西让更多优质特色产品“走出去”

    2023年,广西外贸进出口总额6936.5亿元,同比增长7.3%。“积极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不断放大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效应,广西正让越来越多的优质特色产品走出去。”广西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匡荣韬说。

  • 国货“潮品”正当时:传统文化融进来 服装市场添新彩

    观察消费市场会发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国货“潮品”获得了市场的认可。老牌国货产品迭代焕发新活力,收获了一大批年轻粉丝;新兴品牌加强创新质量优良,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国货“潮品”的乘势而上,不仅为人们带来更丰富的消费选择,还带来更美好的文化体验。

  • 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突破3000万人次

    记者14日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截至3月12日,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3020万人次,发送货物3424万吨,其中跨境货物超780万吨,国际黄金大通道作用日益凸显。

  • 前两月广东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24.9%

    记者从海关总署广东分署获悉:今年前2个月,广东外贸进出口1.35万亿元,同比增长24.9%。

  • 去年光伏产业总产值超1.75万亿元

    记者近日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获悉:2023年,我国光伏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等主要制造环节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64%,行业总产值超过1.75万亿元。

  • 记录中国:施工进入“快车道”

    近日,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世界最长跨海高速铁路桥——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南航道桥首根钻孔桩顺利浇筑完成,标志着施工正式进入“快车道”。

  • 春耕备耕正当时 粮食生产起步稳

    当前春耕生产形势稳中向好。据最新农情调度,目前全国冬小麦返青一二类苗比例89.3%,苗情长势总体好于上年、好于常年;全国冬油菜一二类苗比例为85.1%,与常年相当,夏季粮油生产基础好。

  • 24小时运转都忙不过来 跨境物流升级版呼之欲出

    尽管是周末,深圳福永福围社区依然车水马龙,往来的大小货车进出于周边的物流园区,满载货物后驶进107国道,轰隆声此起彼伏。春节假期过后,物流业比往年更早忙碌起来,背后的外贸、电商业务也实现了“开门红”。

  • 新一轮设备更新大幕开启 5万亿市场向“新”出发

    3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新一轮设备更新市场规模约5万亿元,将影响多个行业和赛道,给相关上市公司带来巨大机遇。

  • 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

    近年来,丹东坚持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建设目标,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以更大作为和担当为辽宁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