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政策 > 正文

从2025年1月1日起实施,8月下旬陆续开放申领

实施育儿补贴制度 减轻家庭养育负担

本报记者  申少铁  2025-07-31 11:20:23  人民日报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7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育儿补贴制度及生育支持措施有关情况。

“育儿补贴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民生政策,涉及千家万户。”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郭燕红介绍。根据《方案》,育儿补贴制度从2025年1月1日起实施,补贴对象为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至其年满3周岁。育儿补贴按年发放,补贴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育儿补贴申领人是婴幼儿的父母一方或其他监护人,主要通过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线上申请,也可以线下申请。育儿补贴发放渠道为申领人或者婴幼儿的银行卡或其他金融账户。对按照育儿补贴制度规定发放的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在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等救助对象认定时,育儿补贴不计入家庭或者个人收入。

育儿补贴的发放对象也包括2025年1月1日之前出生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这部分婴幼儿按照应补贴月数折算计发补贴,发放到年满3周岁。”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长王海东说,2022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符合条件的婴幼儿,都可以领取育儿补贴。

郭燕红表示,实施育儿补贴制度将帮助减轻家庭养育的负担,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氛围,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育儿补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大范围、普惠式、直接性向群众发放的民生保障现金补贴,是一项惠民利民的重大举措。实施育儿补贴制度体现了改善民生、惠民利民,统筹衔接、保障公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安全规范、简便易行等4个方面的原则。

王海东介绍,按照工作计划,各地将在8月下旬陆续开放育儿补贴申领,8月31日前各地全面开放育儿补贴的申领。育儿补贴主要通过全国统一的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线上申领。依托各地省级政务服务平台设置育儿补贴申领专区,同时在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服务平台开通了育儿补贴申领入口。同时,保留了线下办理渠道和人工服务,人们可到婴幼儿户籍地乡镇、街道办理。申领时只需提交婴幼儿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簿等证明婴幼儿身份和抚养关系的必要材料。

部分地方已经探索实施本地育儿补贴政策。郭燕红表示,之前没有育儿补贴政策,或者补贴范围较小,或者补贴标准低于国家的,要按国家补贴的范围和基础标准统一实施,实现政策均等化覆盖。地方此前补贴标准高于国家基础标准的,按规定做好评估和备案工作后,可以继续执行。

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司长郭阳介绍,财政部门将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对资金申领发放各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管,确保每一笔资金都安全抵达。

去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出台一揽子的生育支持措施。据介绍,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多渠道降低群众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并将扣除标准提高到每个子女每月2000元;提高生育医疗费用保障水平;完善生育休假制度,各省区市普遍延长产假至158天及以上,设立15天左右的配偶陪产假、5—20天不等的父母育儿假;加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去年底,全国托位数已达到千人口4.08个;推进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扩大分娩镇痛服务覆盖范围,持续实施母婴安全五项制度;扩大儿科医疗服务供给,部署全国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全部提供儿科医疗服务。

生育保险制度惠及更多生育家庭。国家医保局待遇保障司负责人刘娟介绍,国家医保局推动用人单位职工和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应参尽参。截至2025年6月,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已达到2.53亿人。“十四五”期间参保人累计享受各项生育保险待遇9614万人次,基金累计支出4383亿元。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报销,2024年已有超100万人次享受待遇。

强化女职工生育相关权益维护方面,全国总工会女职工部部长刘红梅介绍,我国已有多个省份出台女职工劳动保护地方立法,对女职工生育产假等作出了细化规定。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多部门将推动建设零碳园区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