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记者 王军 2025-10-10 15:09:24 证券时报
近来,有多家上市公司在跨界投资半导体、机器人等热门赛道之后,股价频现大涨。
上市公司扎堆跨界热门赛道的现象不断涌现,热度持续攀升。这一跨界热潮的兴起,背后有着复杂的驱动因素。
从上市公司自身角度看,跨界进入新兴且具有高增长潜力的行业,被视为拓展业务领域、提升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跨界并非总是成功的捷径,盲目跨界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此前,不少企业和资本在“酱酒热”期间,借白酒的“高利润”和“强文化属性”,跨界进军白酒行业。当时,白酒市场一片繁荣,但随着行业景气度下滑,白酒反而成为部分企业的经营“包袱”。
当前上市公司跨界机器人与半导体芯片等热门领域,同样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尽管部分企业通过投资机器人公司实现了市值的快速增长,但更多跨界企业却面临着技术门槛高、商业化周期长的难题。如果企业盲目跨界相关行业,可能以失败告终。
上市公司跨界要想取得成功,需要注意多个关键要素。首先,跨界应与主业相关。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公司现有的资源、技术和客户基础,降低跨界的难度和风险。其次,技术协同至关重要。公司所掌握的技术应能为跨界领域带来一定帮助,实现技术的共享和互补,增强在跨界领域的竞争力。资源可控也是一大因素。跨界经营需具备相应领域的专业人才,建立适合新业务发展的管理架构,同时确保供应链的稳定和高效。
整体而言,上市公司跨界热门赛道是一场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博弈。在产业变革浪潮中,跨界可谓上市公司突破增长瓶颈的一种途径,但绝非“灵丹妙药”。上市公司应理性参与,基于跨界的关键要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跨界战略。投资者也应保持清醒,不被短期的市场热点所左右,以长远的眼光审视上市公司的跨界行为。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假日文旅“热”展现中国经济活力(和音)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