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AI价值兑现需深度融入应用场景

记者 ​吴少龙  2025-09-26 16:30:44  证券时报

近期,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加码人工智能(AI)领域投入,从英伟达与OpenAI达成千亿美元合作,到阿里巴巴敲定3800亿元投入计划,再到Meta未来将投入至少6000亿美元建设AI基础设施等,一场覆盖算力基建、技术研发与生态整合的AI产业竞赛全面升温。

资本盛宴背后,AI产业正上演“冰火两重天”。高盛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使用AI的美国公司比例仅从二季度的9.2%小幅上升至9.7%。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表示,美国大型企业的AI采用正在减速。

这清晰地表明,AI的商业化道路远比预期更为复杂和漫长。AI产业竞争的终局绝非资本堆砌,要避免千亿投入沦为“科技烟花”,需要以场景深耕打破“技术空转”,让AI嵌入产业真实需求,将技术转化为可量化的商业或社会价值。

AI革命的价值兑现路径需深度融入应用场景:科技巨头的巨额投资夯实了支撑AI运行的底层算力基础,但真正实现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场”的关键,是那些能辅助医生完成影像诊断、辅助工人进行生产等渗透到生活每个角落的“实用工具”。

从国内来看,当前,我国已经构筑全球规模最大、场景最丰富的AI试验场:490余款大模型完成备案,大模型应用的个人用户注册总数超过31亿。这是中国AI产业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核心优势,其价值不仅在于“规模大”,更在于“场景全、迭代快、需求实”。

站在“技术深化”与“产业渗透”的关键路口,中国的AI产业既需要夯实算力底座、强化基础研究,还要充分发挥好试验场的优势,推动形成“技术突破、场景验证、产业落地、反哺研发”的良性循环,让试验场的每一寸土壤都生长出产业领跑的核心竞争力,稳稳握住发展的先手权。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唤醒血脉中的东方基因 打造融合传统文化好产品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