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包容创新中的“跌跌撞撞”

晁  星  2025-08-28 10:41:49  人民日报

“最终还是会回归理性”“希望大家对新技术、新产品抱有更开放的心态”……最近,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接受媒体采访,展望了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也回应了社会层面点赞鼓励、批评质疑等话题。

从年初的一曲秧歌舞开始,社会对人形机器人保持高度关注。机器人马拉松赛、拳击赛、足球赛陆续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世界机器人大会“一票难求”,种种场景刷新人们对机器人的认知。

很多人从人形机器人跌跌撞撞的“一小步”,看到了人类未来的“一大步”。惊喜、乐观之外,舆论场上也不乏批评、质疑的声音。“不过是半成品”“更像是一种表演”“老百姓用上还遥遥无期”……社会上不同的态度,以及王兴兴的思考,都提出了一个问题:围观机器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心态?

人类从摔倒中学会走路,机器人也要经历跌倒爬起的磨炼。更何况,科技产业发展的逻辑从来不是“零瑕疵才能登场”,任何颠覆性技术的成熟都要经历“跌倒期”。有工程师介绍,一次机器人摔倒,后台就能收集上千组实时数据,为优化步态算法和容错机制提供宝贵样本。这些数据不是“黑历史”,恰恰是成功的起点。未来产业难有先例可循、没有模式可套,更需要一步一步试错。对于跋涉中的蹒跚步履,社会应该有清醒的认知,给予足够的包容。

更关键的是,试错、探索不是以“日”“次”来计算的。“10年时间、10亿美金、10%成功率”——医药界关于研发新药的“三个10”定律,既道出了创新的艰辛,更揭示了厚积薄发的创新规律。一些创新型企业的成功,都是基于年复一年的长期坚持。说到底,对待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格外需要多一些耐心与信心,如此方能更好孵化出看似遥远却充满可能的创新成果。

机器人会摔倒,但“扶不扶”、怎么“扶”,决定它能跑多快、跑多远。这个“扶”既指政策支持,更指社会心态与氛围。于创新创业者而言,只要是善意和建设性的意见,无论掌声还是嘘声都有其价值。对围观者来说,应当涵养这样一种共识:既不必因几次失败否定整体进步,也不必对企业一会儿捧杀一会儿棒喝。为突破时刻欢呼,也为勇于试错喝彩,这样的社会环境能让创新创业者心无旁骛、沉潜笃行,也能引导更多年轻人投入到未来事业中去。

在“科技马拉松”上,跑步的是机器人,考验的却是场外人们的心态。保持理性、开放、包容,扎实推进创新,我们就无惧技术发展的波浪与曲折,终能迎来圆梦的一天。

(摘编自《北京日报》,原题为《孵化创新要对“跌跌撞撞”多些包容》)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主动外资转向净流入 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提升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