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正当时

罗珊珊  2025-07-16 09:54:42  人民日报

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从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到与外资企业开展良性竞争,再到“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出口转内销路径,内外贸一体化的侧重点随着经济形势和国际格局的变化不断迭代。

目前,我国已培育了2200多家内外贸一体化的领跑企业。去年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当中,有8.7万家企业实现了内外贸一体化经营,同比增长6.3%。采访中发现,经营主体的感受也与宏观数据相吻合,内外贸一体化不仅是企业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迫切需要,也越来越成为现实。

先说必要性。内外贸一体化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必然选择。无论是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还是国际经贸环境的复杂演变,抑或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都指向了内外贸一体化。它既是对冲外部不确定性的“稳定器”,也是释放内需潜力、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助推器”。

再说可行性。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是内外贸一体化的坚实后盾。一方面,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其能够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积累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为走向国际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在国际市场遭遇波折之时,庞大的国内市场是外贸企业的大后方,为企业提供稳定的订单和收入来源。出口转内销具备坚实的市场基础。

中国制造韧性是内外贸一体化的核心支撑。中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涵盖了从原材料加工到高端装备制造的各个领域。强大的产供链韧性,让中国企业可以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间灵活调配资源,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快速调整生产策略,实现内外贸协同发展。

尽管如此,内外贸一体化仍面临一些堵点和挑战。一些企业反映,出口转内销存在标准不一、认证周期长、渠道建设难等问题。发展中的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随着制度型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加快建设,内外贸一体化将为中国经济注入更多活力与韧性。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让车企六十天账期承诺实打实兑现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