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地方 > 正文

超八千家数字经济企业集聚上海杨浦区

营造友好环境 “网”罗优质内容

本报记者 姜泓冰 尚嵘峥  2025-09-12 11:38:18  人民日报

“杨浦区真的‘送’了我200平方米的‘房’!”站在上海杨浦区创智天地6号楼的新办公室,博主“G僧东”打开拍摄设备,录下新一期视频的开头。

“G僧东”本名钱圣东,擅长拍摄上海地域文化相关视频,全网粉丝数超500万。他所说的“房”,来自杨浦区最新打造的在线文娱产业载体“V聚场”。

上世纪90年代起,上海市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杨浦区内的黄浦江沿岸工业区逐渐落寞。近年来,杨浦区发力互联网内容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不久前,《杨浦区打造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支持政策》发布,从“免、奖、服、投、补、管”6个方面推出18条措施。其中,第一条便是对入驻“V聚场”的创业企业免除首年房租及物业费,费用第二年减75%、第三年减50%。

“V聚场”运营负责人陈溪远介绍,这片面积47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围绕创作者需求定制,集办公、培训、直播等功能于一体,摄影棚、配音室、特效制作中心等配套设施供入驻企业免费使用。截至目前,意向入驻企业超200家,已有首批21家优质企业签约入驻。

杨浦区明确,将举办评比,对于讲好杨浦故事、上海故事且有较大影响力的优质内容,给予最高10万元奖励,这也为钱圣东等创作者提供了舞台。

“V聚场”附近的大学路上,科技游戏博主“籽岷”手持设备开始直播。“籽岷”本名朱明华,全网粉丝数超千万,去年把公司注册在了杨浦区。“我看中的是离哔哩哔哩等互联网公司近,离大学生朋友近。”朱明华说。

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内容创作者,正扎根杨浦。哔哩哔哩、抖音等8300多家数字经济企业集聚,吸引互联网内容创作者;14所高校、近20万名大学生、32万名常住年轻人——满满的青春气息,滋养着创作灵感,也让创作者和身边受众多了交集和共鸣。

2024年,杨浦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超3200亿元,在线文娱产业链产值超800亿元,数字经济成为税收贡献最大产业。杨浦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以“V聚场”为起点,杨浦将加强相关政策实施,健全产业配套服务,完善场景、资金等要素支撑,为内容创作提供友好发展环境,让自身成为互联网优质内容的“梦工厂”和集散地。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浙江丽水:集群化发展促共赢
下一篇: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经济联合创新研究中心举办新经济产业联合新闻发布会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