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网“行进中国”广西调研采访团 2025-08-27 10:35:17 人民网-广西频道
走进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易地扶贫安置点苗美家园社区双龙沟片区,崭新的楼房整齐排列,与周围的苍翠山色相映成画。这一承载着1226户4659人新生活的家园里,社区服务中心、卫生室、儿童之家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道路宽敞干净,老幼悠然自得。
苗美家园社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人民网 梁章晖摄
沿着社区主干道前行数百米,便可抵达双龙沟景区及梦呜苗寨民俗文化体验园。景区内原始森林郁郁葱葱,溪水潺潺,空气清新,各类游乐项目点缀其间;梦呜苗寨则以原生态苗族风情为特色,通过非遗展示、沉浸式演出让游客深度体验苗家文化。各具特色的景致,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游客在双龙沟景区内拍照打卡。双龙沟景区供图
这份源源不断的“热闹”,正稳稳托起搬迁群众的幸福日子。
近年来,融水县探索实践出“易地搬迁 旅游惠民”的模式,依托景区蓬勃发展,拓宽群众“家门口”就业路径,越来越多人吃上了“旅游饭”,收入稳定增长,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搬迁户杨斌便是受益者之一。“现在工作环境好,比在山里舒坦多了。”从大山深处搬到苗美家园社区后,他做起了景区摆渡车司机,每天朝九晚五,月薪三千多元,既能挣钱又能兼顾家庭。
“上班地点离家近,方便中午回家吃饭小憩;公司逢年过节都会发放福利,考核优秀能拿到额外奖励;年会时和同事们一起编排歌舞,相处得十分融洽……”在岗位上勤恳工作了四年,杨斌笑着细数心中的“踏实”。
梦呜苗寨十九坡会。梦呜苗寨民俗文化体验园供图
融水县是“百节之乡”,节庆类非遗资源得天独厚。凭借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梦呜苗寨成为热门打卡地。在这里,游客们可以参与芦笙踩堂、斗马招婿、芒篙拉鼓等特色民俗活动,欣赏震撼的大型实景演出《家朵坐夜》,还能品尝地道的苗家油茶、体验“高山流水”敬酒礼等,深度领略苗族文化的魅力。
民俗节庆与现代旅游融合发展,点燃了群众增收“新引擎”。梦呜苗寨民俗文化体验园负责人李伟光介绍,景区提供了安保、行政、绿化保洁、民宿管理等多个就业岗位,优先吸纳安置点的劳动力,同时还支持当地群众在景区内销售民族手工艺品、参与民族歌舞表演等,共同推动旅游开发。
如今,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景区经济”持续升温,带动了融水县苗美家园、苗家小镇等易地扶贫安置点脱贫群众持续增收,不仅开辟了一条坚实的“致富路”,更是以产业活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出新出彩。(韦欢、梁章晖、覃心、朱晓玲、雷琦竣、何宁)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在重庆,不少市民进山住上“避暑房”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