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许庆光 2023-07-21 14:36:22 人民日报
品美食、观演出、拍美照、赏夜景……不久前开门营业的乌鲁木齐市天山明月城吸引众多游客,成为新疆文旅人气提升、消费动能复苏的生动缩影。
夜间经济是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重要方式。发展夜间经济,不仅能更好释放消费潜力,对于扩大内需、繁荣市场、创造就业等也有积极意义。有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城市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在旅游人均消费的贡献方面,夜间消费至少是白天消费的3倍。眼下正值新疆旅游旺季,通过夜间经济激发消费潜力,正当其时。
从乌鲁木齐市的新疆国际大巴扎景区,到喀什市的喀什古城景区印象一条街,近年来,新疆各地纷纷把发展夜间经济作为聚拢人气、提振消费的重要抓手,夜间经济发展呈现载体不断扩大、业态不断丰富、潜力不断释放的喜人态势。也要看到,新疆一些地方的夜间经济形态以餐饮、购物为主,还不能有效满足不断升级、日益多样化的大众消费需求,探索更多符合当地特点的新业态是当务之急。
“千篇一律”很难突围,“各具特色”才能蹚出新路。从唐服唐妆的“不倒翁小姐姐”,到“房谋杜断”的互动新玩法“盛唐密盒”,西安的大唐不夜城之所以能够保持口碑、维持热度,很大程度上就在于立足大唐文化,不断推出颇具特色的文化IP。可见,进一步激发夜间经济消费潜力,还要增加有效供给。不断丰富夜间经济业态模式,才能更好满足人们个性化、多层次、品质化的消费需求。
让夜间经济“火起来”“热起来”,不仅是一道经济课题,也是一道治理考题。怎样进行合理规划,避免同质化、低水平建设?如何完善交通、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提升治安管理、噪声控制、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水平?怎么加强对夜间经营场所的监管,保障食品安全、提升环保水平?……下足绣花功,突出文化特色、做好细节管理、改善用户体验,就能进一步点亮夜间经济,打造一批“本地人常去、外地游客必去”的打卡地,为经济发展持续注入活力。
(摘编自《新疆日报》,原题为《让夜间经济“火起来”“热起来”》)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从会种地变为“慧”种地
下一篇:协同治理“强制扫码”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