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 货币、金融与道德的再思考

    哈达斯强调,金融作为人类制度设计的一部分,本应服务于公共利益,而非成为逐利的竞技场。

  • 纵深推进“双循环”战略 进一步发展壮大民营经济

    近日,就“双循环”战略的纵深推进,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副校长)、汇丰商学院创院院长海闻教授。

  • 证券化率折射城市金融与经济活力

    记者专访清华大学全球证券市场研究院院长助理,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ESG研究负责人迟永胜,解析证券化率背后的驱动逻辑与发展机遇,探讨城市如何借助资本市场,推动产业升级与资源优化。

  • “中国大市场自有强磁力”

    “中国是诺和诺德全球第二大市场、全球重要研发中心以及战略性生产基地所在地,是诺和诺德全球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诺和诺德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裁周霞萍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植根中国31年来,诺和诺德与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共同发展,也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市场的不断扩大。

  • 下个风口将是中国引领的全球汽车产业新生态

    在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证券时报记者围绕在华投资、技术输出、供应链布局及行业展望等话题对采埃孚集团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汪润怡进行了采访。

  • 促进“四链”融合 构建更具活力的国家创新体系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接受证券时报记者独家专访,就如何打通堵点、破除壁垒,构建更具活力、韧性和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生态,从顶层设计、制度突破、机制创新等多个维度提出系统性解决思路。

  • 三组数据解码头部券商的“守正”与“出新”

    今年恰逢中国银河证券成立25周年。在亮丽半年报发布之际,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中国银河证券党委副书记、总裁薛军。他通过三组核心数据,解码中国银河证券与资本市场同频共进的成长之道。

  • “国家的需求,就是我们攻坚的方向”

    “天气预报精度的提升要靠我们自己实现,空间探测领域也该有中国人自己的商业气象星座。”天津云遥宇航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峰辉的话语透着自信。

  • 用真诚换取信任,用信任赢得市场

    河南许昌胖东来,一家企业带火一座城,被网友称为“没有淡季的‘6A级景区’”。围绕一些热点话题,记者近日与胖东来商贸集团董事长于东来进行了面对面交流。于东来分享了他对高质量发展的理解和对服务品质的追求。

  • “十五五”锚定三大主线 治理体系改革破局结构转型

    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深度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关键期,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方向与核心路径选择,不仅关乎国运民生,更牵动世界目光。

  • 做差异化高端“玩家” 将硬核“东北风”吹向世界

    近日,证券时报独家采访了金晨伟业创始人王彤,这家东北中小企业的“出海”路,藏着中国制造业“走出去”的坚韧与智慧。

  • 蔬果产量世界首位,何以实现?

    中国蔬菜、水果产量位居世界首位,背后是哪些因素在支撑?新科技、新工艺等如何助力?

  • “中国制造和中国文化成就了我们”

    随着潮流玩具拉布布在全球热销,其出品企业泡泡玛特备受关注。近日,在北京朝阳区泡泡玛特总部,本报记者专访了公司创始人王宁。在面对面的交流中,这名85后企业家,回应了很多大众关心的问题。

  • 培育优势互补的城市群格局 构建多层次区域协同发展体系

    如何精准把握区域产业优势与发展潜力成为关键议题,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就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土地资源配置优化等话题进行深度解析。

  • 筑柔性电子强国之路 实现科技创新“开道超车”

    中国科学院院士、柔性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黄维向记者表示,唯有强化源头性技术储备,积极培育未来产业,才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与可持续竞争力。

  • 辽宁创投焕新篇 资本北上“闯关东”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辽宁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长战巍。战巍表示,社会资本“北上辽宁”的热潮正在加速形成。以科创焕新篇、以政策换空间、以空间换生态,正成为解开辽宁创投腾飞逻辑的密码。

  • 加快转型金融标准落地 直面绿色资产投融资痛点

    近日,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在2025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交流会期间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为了尽快在全国范围内落地转型金融框架,绿金委将积极配合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工作,支持首批转型金融标准试用和落地,并同步支持第二批转型金融标准的编制工作。

  • AI将是金融创新最大驱动力 应对数字货币挑战各国要加强合作

    近年来,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等新兴技术推动央行数字货币、稳定币蓬勃发展,也对各国金融监管工作提出巨大挑战。今年以来,美国和中国香港陆续推出稳定币相关规则,引发社会各界对稳定币发展与监管的广泛关注。

  • 中国转型经验为世界“打样” 今年继续发挥稳定器作用

    6月24日是2025夏季达沃斯论坛首日。当天,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萨迪娅·扎希迪(Saadia Zahidi)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扎希迪在采访中强调了合作共赢与新兴技术对于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意义,指出中国仍在持续发挥全球经济增长中的“稳定器”作用,同时呼吁各国将目光重新聚集于可持续发展目标。

  • 董煜谈“十五五”规划:为世界提供确定性的“中国方案”

    证券时报记者近日专访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他以多次五年规划编制工作参与者的视角,详谈五年规划的意义和影响,并对“十五五”规划的编制建议详谈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 破解“首贷难”是支持小微企业的重要抓手

    政策组合拳将如何发力?民营企业融资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政策持续用力?记者采访了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

  • 发展养老金融 打造长者友好型银行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近年来,交通银行坚守国有大行职责使命担当,围绕国家战略导向,聚焦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着力将“五篇大文章”做实做细。

  • 为科技创新注入更强金融动力

    如何为科技创新注入更强的金融动力,记者采访了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

  • 加速关键领域自主创新 推动中国资产重估可持续

    尽管近期面临来自美国所谓“对等关税”这一外部扰动因素,但中国资产韧性愈发显著,资产重估进程并未因此而中断。

  • 用长期主义打造“耐心资本+大胆资本”生态

    在日前举办的第19届中国投资年会上,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围绕“如何形成耐心资本与大胆资本”发表主题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