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在车展现场,一场场发布会紧锣密鼓进行,车企争相秀出自家真功夫。站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赛点,汽车产业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的发展方向,带着发展的新理念、新成就,迈入发展新阶段。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民众已经逐渐形成了手机打车的用车习惯,传统出租汽车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旧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越来越多海外汽车巨头选择与中国伙伴加强合作,布局未来市场制高点。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向财险公司等相关方下发《关于推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促进新能源车险降本增效,提升保障水平。

年初以来,新能源车销量持续攀升,但同时不少新能源车主发现,保费涨价明显,超出了预期。而在保险公司看来,新能源车险定价难、赔率高,企业也面临一定压力。
中国奇瑞汽车公司与西班牙埃布罗公司19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自由贸易区举行电动汽车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双方将在当地设立合资企业,共同开发电动汽车新产品。
中国汽车零部件“出海”都去哪儿了?
日前,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河北省公安厅联合发布公告,G2京沪高速河北廊坊段(京津塘高速河北段)正式用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
近段时间,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型进入市场,越来越多的科技“狠活儿”接连亮相,究竟该如何选择?不少消费者有了“幸福的烦恼”。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车险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但依然存在车险价格较高、部分车型投保难等问题。行业之间加强数据共享,提升车险精准定价能力,不断拓展产品服务功能,有助于提升新能源车险经营水平,推动车险行业持续稳健发展,进一步释放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一季度,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60.6万辆和67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4%和10.6%,创2019年以来同期新高。
4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明确放宽汽车贷款发放比例,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更好支持合理汽车消费需求。“0首付”购车成为现实,无疑为汽车市场注入一剂“猛药”。
作为现代工业技术集大成者,汽车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正是这一主旋律中的动人乐章。
4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有关情况。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持续攀升,2023年累计销售1459.6万辆,同比增长24.1%,年度市场份额达到56%,比上年攀升6.1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品牌的销量占比达到49.9%。
在政策与技术同频共振下,2024年有望成为低空经济元年,而以eVTOL(即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为代表的飞行汽车产业有望实现蓬勃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两月,我国品牌乘用车销量206.6万辆,同比增长26.7%,市场份额为59.9%,上升7.6个百分点。其中,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完成62.6万辆,同比增长5.5%。
乘用车贷款首付比下调的新规呼之欲出,消费者购车的门槛将进一步降低。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目前国务院国资委仍然在与三家中央汽车企业就新能源汽车业务单独考核等内容密切沟通。3月以来,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人多次发声力挺汽车央企发展新能源汽车业务。
近日,上海、天津等地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汽车以旧换新及相关汽车消费季活动。东风汽车等也官宣启动汽车以旧换新行动。汽车以旧换新正在以燎原之势,逐渐呈现出蓬勃生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发布数据显示,汽车出口延续良好表现。2月,汽车出口37.7万辆,同比增长14.7%。1—2月,汽车出口82.2万辆,同比增长30.5%。
要巩固扩大产业链长、覆盖面广的汽车产业优势,不仅要看到众多车企、零部件企业的身影,更要看到市场“舞台”的背后,众多为汽车市场平稳运行不断创新的汽车垂类行业的平台企业。
在3月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等与自动驾驶产业相关的表述受到关注,有望进一步为普通人的出行方式带来科技变革。
今年的全国两会,汽车产业的受关注度格外高。从政府工作报告先后5次直接提及汽车到代表委员为汽车产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在开放创新、规模增长、转型升级、全球竞争中已经崭露头角的中国汽车被寄予更多希冀和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