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企业是品牌的主体,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创造更大社会价值,是品牌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广大企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担当社会责任、发挥社会功能,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力量。
今年中国品牌博览会上,主打好吃、好玩、好购、好逛的“美好市集”展区十分热闹。展区外,曲艺节目轮番上演,看台上掌声连连。展区内,150余家老字号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非遗手工艺品等品牌展位错落有致,国货潮品、非遗技艺、特色美食等展品琳琅满目。
中国品牌集体亮相,新品首秀精彩纷呈,线上线下展演不停……5月10日至14日,以“中国品牌,世界共享;国货潮牌,品筑未来”为主题的2024年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举办。
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做强做大民族品牌”,为新时代品牌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扩大品牌影响,践行社会责任。
提升品牌价值,服务高质量发展。
加强品牌建设,共筑美好未来。
敦煌美术研究所龙年主题红色卫衣,海鸥牌“秦风虎符”腕表,晨光文具与故宫博物院联名的中国风签字笔……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一系列国货“潮品”引人驻足。
生机勃勃,活力更足。从高铁飞驰、神舟飞天、“天眼”探空、北斗组网、大飞机翱翔到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畅销海外……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更多中国品牌脱颖而出。
在日前举行的2024世界内燃机大会上,潍坊力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本体热效率达55.9%的天然气发动机(型号BD5A)。
近年来,南方电网深入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充分发挥大电网平台作用,建成结构复杂、技术先进、清洁电力占比高的电网,有力保障了约100万平方公里供电区域内2.72亿人口的安全可靠用电。
近年来,徐工集团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发力自主创新、“智改数转网联”、绿色低碳转型,实现技术攀“高”、产业向“新”。
这家企业名叫上海易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工业制造业碳排放数据量化云计算的互联网企业。“双碳”背景下,这家企业如何规划减碳路径?碳计算门槛高,怎样让众多中小型企业参与进来?
位于浙江省桐乡市的瑞丽家纺并非奋力开拓海外市场的个案。记者调研发现,一批又一批企业经营者锐意进取、“出海”开拓,在实干中激荡着中国经济的活力。
中国一重坚定不移走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努力锻造更多大国重器:成功研制直径8.88米、重200多吨的替打环,助力我国大型液压打桩锤率先突破,性能领先全球;成功下线世界单体重量最大锻焊加氢反应器,刷新制造纪录……
走进位于安徽合肥综合保税区的视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戴上VR(虚拟现实)眼镜,播放一段戏曲视频,眼前即刻呈现高清影像:色泽艳丽的服装、演员的一颦一笑仿佛近在咫尺,视觉效果令人震撼。
从零起步,坚持自主创新,从底层红外关键器件到综合光电系统,建成较为领先的全产业链研发生产体系。如今,高德红外正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续写攀“高”向“新”、追光而行的新故事。
不少年轻人发现,老家的连锁餐饮品牌悄然出现在了北上广深等大城市里。从4元 杯的柠檬水到29.9元的午餐三件套,蜜雪冰城、米村拌饭、塔斯汀等县城餐饮品牌已成为大城市消费者的“新宠”。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属于第三代薄膜光伏新技术。相比传统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原材料丰富,制造过程绿色低碳,大规模应用后发电成本可降低至目前的一半左右。2015年7月,姚冀众与几名大学同学在余杭区联合创立纤纳光电,专注于研发这种新技术。
位于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易思维(杭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工业机器视觉产品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走进企业实验室,仿佛置身汽车生产线:从冲压车间的自动装箱到总装车间的轮胎、挡风玻璃自动装配,各个场景里,都少不了安装在机械臂上的视觉传感器。
从单晶硅片、电池组件,到地面光伏、分布式光伏,再到“绿电+绿氢”,作为一家太阳能科技公司,隆基绿能持续投入光伏产业,深耕绿色赛道。
大型设备整齐排列,重型桁架机器人沿着轨道来回穿梭,电子屏幕上显示着实时变化的生产指标和工艺参数,代表生产状况的红、绿、黄灯不停闪烁……位于江苏苏州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亨通集团光通信科技园内一派繁忙。
一个个超级工程,彰显了中国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雄厚实力,也记录了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集团”)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日前,我国自主研制的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首台样机正式下线,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功率、最高技术等级重型燃气轮机。
前不久,在中国第四十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出征时,科考船上一台“居住舱”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中建三局自主研发的“极地科考增压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