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跨境电商,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新亮点。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5776亿元,增长9.6%;其中,出口4480亿元,进口1296亿元。
9日,由国家数据局主办的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启动仪式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
近期,全国31个省份2024年经济“一季报”陆续出炉。经济总量方面,广东、江苏进入“3万亿元俱乐部”;增速方面,16个省份高于“全国线”,吉林增速达到6.5%,排名第一。
记者9日从中国消费者协会获悉:根据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346338件,同比增长13.87%,解决243937件,投诉解决率70.43%,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9740万元。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9日发布相关数据显示,4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4,比上月上升0.1点,连续两个月回升,高于2022、2023年同期水平。
作为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引领带动了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航天已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航天领域科技成果正加快转化。航天科技如何服务大众生活?
记者从海关总署获悉:今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3.81万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出口7.81万亿元,增长4.9%;进口6万亿元,增长6.8%。

5月9日,由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公司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国内首台新型智能重载电力机车在湖南株洲正式下线。
数据显示,我国竹产业规模庞大,现有竹加工企业1万多家,竹产业产值从2010年的820亿元增至目前的4100多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全国竹产业从业人数超2900万人,其中农民从业人数超1900万人,占全国竹产业从业人数的65%以上。
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今年一季度广告产业增长强劲,头部企事业单位共实现广告业务收入2740.6亿元,市场信心持续回升。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介绍,今年“五一”假期,各级商务主管部门扎实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创新消费场景,丰富消费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水果生产国和消费国,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深入实施,低关税、快速检验检疫等政策出台,越来越多进口水果进入中国市场,让中国家庭的“果盘”不断丰富,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
假日消费是观察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窗口,“五一”期间,各地商场人流量和销售额都实现同比增长,各类大宗消费等支持以旧换新的家电销量明显增加。
今年以来,央企把握宏观经济向好回升时机,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一季度实现增加值2.5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4%,年化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5.1%,研发投入持续增长,起步平稳、开局良好。
5月7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信息显示,4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2.4%,较上月回升0.9个百分点,在3月重回扩张区间后进一步回升。
5月3日傍晚,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嫦娥六号探测器搭载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并于5月8日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

近年来,中国在探索空天、深海、深地等领域取得诸多新成果,一件件大国重器上天入海,为发展未来空间奠定了基础。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日前说,结合中国一季度出口表现,成套设备、智能产品、低碳节能环保产品等三个领域创新活力充沛、有持续增长潜力。中国出口产品正向“专精特新”发展。

“不是大城市住不起,而是小城市更有性价比”——近两年,跨城养老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这些老人离开原来的居住地,搬到周边环境良好、生活成本较低的市县居住生活,还有人跨城入住养老院,开启新的晚年生活。

当前中国利用外资结构有哪些特点?外资眼中的中国市场什么样?记者深入北京、江苏、湖南等地进行了采访。
记者从中远海运集团获悉:作为全球最大的综合航运企业,去年中远海运整车运输量超44万辆,较2022年提升183.7%;累计完成集装箱整车运输18.59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8.71万辆。
截至2023年底,我国互联网备案网站数超380万,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IPv6改造全面完成,国家顶级域名注册量全球第一。
日前,中国新疆乌鲁木齐—意大利萨莱诺南通道中欧班列顺利开行。
今年1—3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营业总收入198111.8亿元,同比增长3.2%;国有企业利润总额10757.6亿元,同比增长2.8%。
由中物联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流通分会和上海钢联等单位联合调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近日发布的2024年4月份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BPI)为115.4点,环比上升3%,同比下跌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