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本报记者 黄 超 丁雅诵 2025-10-22 09:53:26 人民日报
“要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健全托育支持政策和标准规范体系,统筹配置0—6岁育幼服务资源,多渠道增加财力支持,国家财力要多支持相关公共服务。”
——2023年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
孩子3岁前,谁来带?这个现实考验,摆在许多年轻家长面前。
“托育带来的幸福感是多重的——宝宝开心,我们舒心,长辈安心。”一名90后在社交平台分享育儿笔记,收获不少新手父母的共鸣。
社区增设托位、幼儿园办托育班、财政补贴加大……近年来,多项瞄准“带娃难”的普惠托育政策陆续落地,越来越多家庭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
在治国理政这张考卷上,幼有所育问题答得好不好,家长后顾之忧能否有效纾解,关乎民生福祉,更关系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关爱呵护“一幼”,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在心。
辽宁沈阳市多福社区、广东深圳市北站社区儿童之家、青海刚察县果洛藏贡麻村……到城乡社区考察,遇到小朋友,总书记常常会热情抱起,拉拉小手,轻抚脸颊。关爱之情,溢于言表。
“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是我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新要求”。2023年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研究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等问题。
从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的战略考量出发,总书记在会上明确:要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大力”二字,传递出国家推进民生实事的坚定决心,也呼应着社会对幼有所育的深切渴望。
“小区新开了托育班!”一则消息,让社区居民的聊天群沸腾了:“多大年龄可以入托?”“每个月多少钱?”“老师资质怎么样?”……
数据显示,我国有3岁以下婴幼儿约3000万名,超三成婴幼儿家庭有托育需求。可及、实惠、优质的托育服务,是不少年轻父母的刚需。
读懂家长急难愁盼,普惠托育如何落地?一增一减,道出基本路径。
增加供给,缓解“一位难求”的矛盾。
不妨将目光放到基层一线:上海静安区“宝宝屋”覆盖全区街镇,提供计时托、临时托等服务;山东济南引导家庭托育点健康发展,看护服务专而精……托位设到家门口、厂门口,更多家长送得放心、托得安心。
一组数据,印证着托育供给半径不断扩大:2024年,全国托位数达到573.7万个,比“十三五”末增长126%;托育服务县级覆盖率达98.5%,托位数连续3年增长率超20%。今年,将实现每千人口拥有托位数4.5个,新增普惠性托位66万个。
减少费用,降低托育运营和家庭养育成本。
托育服务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对托育机构的水电气热实行民用价格,减免相关税费……目前,超过1300个县(市、区)出台具体支持政策,涵盖建设与运营补贴、托育消费券等多种形式。
拿出真金白银,“投资于人”的温度可感可知,托育服务的惠民成色更加彰显。
托得住、托得起、托得好——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持续推动育幼服务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关于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2030年,支持保障政策基本健全,公建托位数量明显增加,托育服务能力和质量显著提升,家庭托育成本有效降低。
截至10月2日,全国累计提交2881.4万条育儿补贴申报信息,其中已确认1555.3万条。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每季度集中发放一批,各地抓紧拨付资金,确保保障及时、足额到位。
托育不负所“托”,托起的不只是孩子的童年,也是青年一代对未来的信心。
从设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由每孩每月1000元提至2000元;到中央财政安排预算约900亿元,每孩每年3600元育儿补贴发放到3周岁;再到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政策协同发力,不断释放出更大的叠加效应——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很好,一家稳稳当当的”“一家人日子越过越好、人丁兴旺”……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切,让一个个小家庭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
朴素的目标,实打实的行动。当政策礼单、服务接单、补贴账单成为年轻父母的幸福清单,生育友好型社会图景愈加清晰。今日悉心呵护的幼苗正茁壮成长,长成参天大树、栋梁之材。
《人民日报》(2025年10月22日 第 01 版)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透过“三季报”看中国经济稳步前行
下一篇:下党乡有个“十八栋村”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