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运送旅客超一亿人次
本报记者 郭晓龙 2025-08-19 11:47:57 人民日报
列车行驶在哈齐高铁线上。
原 勇摄(新华社发)
哈尔滨站站台上,旅客众多。
马 赫摄(影像中国)
清晨6点,黑龙江哈尔滨站的站台上,动车组列车准点发车,驶向齐齐哈尔。
8月17日,我国最北高寒高铁哈齐高铁迎来开通运营10年。10年间,哈齐高铁累计安全运行超8189万公里,运送旅客超1亿人次。
2015年开通运营的哈齐高铁,覆盖黑龙江省半数人口、六成经济总量,将哈尔滨至齐齐哈尔的旅程从5小时压缩至1小时24分。从初期每日20对动车组,加密至54对。
“在哈尔滨品西餐,在大庆吃坑烤,到齐齐哈尔直奔烤肉店。”北京游客陈宇星展示着社交媒体推荐的“高铁美食地图”。哈齐高铁不仅拉近了时空距离,更激活了沿线冰雕雪塑、石油研学等特色资源,促进了人才流动与产业融合。
在冬季平均气温低至零下30摄氏度的极寒环境中,列车如何以250公里时速行驶?破冰前行,离不开科技护航。
清晨,齐齐哈尔供电段工长申宇航登上综合检测车“试跑”全线。“车上搭载的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每秒能拍下17张高清照片。”申宇航调出一组标记着“极寒天气”的组图介绍,“接触网上微小的冰凌、螺丝的细微位移,都逃不过它的‘眼睛’。红外探伤像B超一样,精准发现因极寒产生的细微隐患。”这些冬季积累的“病例”,会被反复分析,用来优化维护方案。
在哈尔滨动车段,工程师张成一轻点鼠标,屏幕上跳出几张标记着“2024—2025冬”的高清图像。“深色区域是去年冬天动车组运行故障图像监测系统抓拍到的典型结冰点。”张成一指着屏幕说,“系统上的几百个高速摄像头会为呼啸而过的列车拍‘全身照’。系统还能‘看懂’照片,哪里结了冰,哪里的零件可能被冻住,助力精准启动分级除雪预案。”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政策问答·回应关切|持续提振消费,还有哪些举措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