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金融 > 正文

存款搬家持续流入银行理财 “固收+”产品受青睐

记者 谢忠翔 刘筱攸  2025-09-12 14:27:41  证券时报

延续7月份理财规模的增长,今年8月,市场排名前列的理财公司再度获得资金净流入,规模继续增长。今年以来,伴随大行存款利率下调叠加中小银行多轮跟进“补降”,“比价效应”下的银行理财产品成为存款流入方向,含权益资产的产品颇受欢迎。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独家获得的数据显示,规模均超过1万亿元、市场排名前14的理财公司(包括6家国有行和8家股份行旗下理财公司)中,有12家在8月份实现存续余额净增长。上述14家理财公司规模合计增长约2857亿元,总规模增至25.02万亿元。不过,从月度环比增幅来看,8月份增量不及7月份约1.8万亿元的增量,主要原因是7月份是下半年首月,是银行业受存款季节性出表产生大幅波动的关键时点。

国有大行旗下理财公司成存款“搬家”的主要承接方。数据显示,工农中建国有行旗下4家理财公司,8月份规模增幅合计达1442亿元,占上述14家理财公司合计增幅约一半,其中工银理财单月增长约650亿元,处于行业增幅首位;其次是民生理财,单月增幅亦超过600亿元。截至8月末,6家2万亿元规模以上的理财公司按规模顺序排名,分别为招银理财(2.53万亿元)、兴银理财(2.38万亿元)、信银理财(2.25万亿元)、农银理财(2.1万亿元)、工银理财(2.1万亿元)和中银理财(2.05万亿元)。

日前,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金融团队最新理财行业研报援引机构数据预估,银行理财行业整体规模或已突破33万亿元。该研报表示,考虑到近期债市表现较弱,纯债类产品吸金效果变差,理财规模扩张或已经找到新的产品赛道。零售端“固收+”和企业理财需求,被视为构成近期银行理财规模扩张的两个“超级赛道”:

一是受居民多资产理财需求影响,居民寻求更高收益的理财渠道,为满足此类需求,银行理财2025年以来加大R3(中等风险)等级产品研发,尤其通过5%~10%仓位配置指数增强、量化中性等产品,较好达到了业绩比较基准(2.5%~3.0%),使得今年“固收+”方向理财研发积极性显著高于纯债类产品。

二是企业理财需求变化,利率下行与市场不确定性促使企业通过理财提升闲置资金收益,实现降本增效,尤其是人民币汇率升值,企业更倾向于把美元存款换汇后转向人民币理财。相关对公理财产品以R1、R2专属产品为主,既有流动性较好的现金增厚产品,也有封闭期较长的纯债类产品(以高等级信用债为主)。

中信建投证券研报认为,“固收+”类型产品为存款“搬家”提供新路径。在低利率环境下,传统债券资产收益率走低,“固收+”多元配置优势凸显。根据普益标准数据,2025年7月理财公司新发权益类产品共8款,新发混合类产品45款,均超过上半年月均新发数量。

值得一提的是,流动性较好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不增反降,产品年化收益率也普遍降至2%以下。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上述14家理财公司现金类产品余额共计约5.95万亿元,较年初减少超2965亿元,在总规模中的占比约23.78%,较1月末占比减少超3个百分点,创年内新低。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震荡市安全边际凸显 红利资产成资金配置焦点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