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金融 > 正文

指数基金需求暴增 考验券商服务能力

记者 孙翔峰 马静  2025-08-22 15:43:18  证券时报

当前,上证指数站上3700点,权益类基金销售出现全面回暖。

某券商向记者反馈,7月份,公司在普通机构与个人方面的代销效率增长超过50%,权益型指数基金的增长尤其迅猛,环比增逾300%。

这并非孤例。近日,记者在对多家券商营业部的采访中也了解到,指数基金已成为投资者布局本轮行情的核心“武器”。

投资者缘何对指数基金偏爱有加?

首先,指数基金是分散投资的利器,投资于一篮子股票,涵盖了多个行业或者公司。即使某一只股票或者某一行业“爆雷”,对基金净值的影响也有限。

其次,指数基金还拥有极高的业绩透明度。投资者只需关注对应的指数,便能对基金的表现心中有数,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复杂的基金持仓和投资策略,更不用过度关注基金经理的突然变更或花边新闻。

从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来看,普通投资者增配指数基金显然是更好的选择。投资大师巴菲特也多次建议普通投资者选择宽基指数基金,称其“能以最低成本分享经济增长红利,长期收益远超多数专业投资者”。因此,更多资金投向指数基金,不仅有利于投资者获得长期稳定的回报,也有利于资本市场资金结构优化,为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毫无疑问,投资者明显转向指数基金不是凭空发生的,这离不开包括券商等机构过去几年不遗余力进行的投资者教育和产品推广。当然,我们也不难发现,目前不少券商仍将指数基金定位于代销产品的初级阶段。因此,券商要进一步强化财富管理转型,加强对指数基金相关业务的投入显然很有必要。

从这点上看,券商仍需继续强化思维转型,认识到指数基金在普通投资者资产配置中的战略价值,将指数基金作为带动投资者从“交易思维”向“配置思维”转变的重要抓手。基于此,券商可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和期限,合理定制资产配置方案,实现居民资产长期的保值增值。换句话说,券商也要愿意“赚慢钱”甚至“赚小钱”,将有利于居民财富增值的事情长期来做。

同时,券商还要强化专业能力建设。市场上的指数基金数量日益增多,产品同质化也不容忽视,因此券商需要建立起高效的指数基金筛选体系。例如,对于跟踪误差过大的指数基金,要谨慎推荐;而规模过小的指数基金,因为存在清盘风险,也需重点预警。投资者购买指数基金后,并不意味着券商就能一劳永逸。如何帮助投资者把握市场变化,寻找战略性的配置机遇,为投资者提供更有利的配置策略,解决这些问题也是对券商能力的有效考验。

另外,员工培养也是券商扩展指数基金业务的重要一环,因为一线员工是连接券商与投资者的核心纽带。过去几年,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大爆发,但不少一线销售人员对于基本的投资理念缺乏理解,缺少对市场的敬畏,容易受到市场情绪的裹挟,往往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也难以做到理性、客观。因此,券商需要真正下力气强化员工的认知能力与实战能力,推动一线人员从销售话术的复读机,转变为能用价值投资逻辑服务客户的践行者。当然,券商也要重构员工考核机制,将“以客户长期收益为导向”嵌入考核全流程,强化长期思维。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年轻群体持续涌入股市 配置资产首选ETF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