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记者 黄钰霖 2025-03-31 15:01:39 证券时报
近日,多家银行将消费贷年化利率阶段性上调至不低于3%,持续已久的消费贷“价格战”迎来拐点,市场回归理性。
促消费,少不了银行助力,消费贷功不可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不含住房贷款的个人消费贷余额已达21万亿元。在政策红利支持下,2024年汽车换新超680万辆、8大类家电换新超5600万台,“以旧换新”消费市场增量达1.3万亿元。金融活水还精准滴灌至旅游、教育、装修等民生领域。提额、延长期限,无论是工薪族的家电换新计划,还是年轻家庭的亲子教育分期,低息消费贷切实降低了消费门槛,释放了民生领域的潜在需求。
然而,在价格战下,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至1.52%的历史低位,甚至有银行面临“高息揽储—低息放贷”的负循环,资金成本与收益倒挂压力加剧。更为严峻的是,信贷资金“脱实向虚”现象仍存,低息消费贷或沦为套利工具,催生金融空转风险。此次调整,恰是对不可持续模式的及时纠偏,引导市场从低息依赖转向可持续的生态构建。
只有金融工具与消费场景深度咬合,信贷资金才能有效激发与转化消费需求。银行竞争焦点将转向场景渗透与体验升级。有股份行与房产、家装品牌合作,将贷款嵌入选房、装修、安居等环节;也有城商行立足本地商户需求,联合网点为商户提供消费补贴。“金融+民生”的闭环,正是政策倡导的“惠民生与促消费有机融合”的实践。
科技赋能,则是这场转型的有力动能和保障。如何通过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构建用户画像,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精准推送至潜在客群,动态调整利率并实时监测资金流向、拦截套利行为于“第一公里”,均是银行发展消费贷的必答题。
消费金融的终极目标是惠民生。如何促进消费金融从粗放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如何做好从“价格竞争”到“价值竞争”的路径转换,将成为商业银行需要聚焦的未来战场。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