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本报记者 游 仪 2025-10-13 18:08:29 人民日报
9月26日,在第十三届科博会“涪江科技汇——颠覆性技术与未来产业发展”活动上,发布人李惠安佩戴AI眼镜,他身后的屏幕中,动态展示《颠覆性技术产业化指数报告(2025)》。报告中的“技术—产业—区域”三维穿透的框架,将高温超导材料、可控核聚变、脑机接口、量子科技等8个前沿领域在31个省份的发展态势清晰标注。作为中国科技城,四川绵阳在可控核聚变、机器人、核医学、航空航天等多个前沿领域有所布局。
颠覆性技术,无疑是本届科博会上的“高频词”。近期,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脑网络组与脑机接口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蒋田仔多次来到四川。他发现,四川密切关注这些技术的前沿动向,蒋田仔认为,这些领域前景非常广阔。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工程专家杨善林看来,随着先进无人机系统、未来工业互联网、新一代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有助于推动低空经济从理论迈向现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俞大鹏为绵阳推动更多创新场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提出建议,“绵阳在核技术、电子工程等领域底蕴深厚,这是发展量子科技的独特土壤。”在他看来,绵阳可以在现有产业上布局量子计算应用场景,例如医疗健康、新材料等,要敢于率先开放应用场景,为新技术、新产品落地提供试验田。
投资界代表则更关注创新生态的构建。中科创星董事总经理张思申认为:“一个好的创新生态,需要打造人才供给、金融供给、技术经理人体系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我们已和绵阳建立了合作,未来也愿意来绵阳设立专门的科技投资基金。”
如何让颠覆性技术落地,绵阳也在探索新路径。当地成立了天府产业技术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和科技创新投资公司,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形成“研究院负责遴选转化+科创投负责投早投小‘双轮驱动’成果转化模式”,加快构建“项目策源—成果孵化—形成产业化”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搭建平台,实现科技创新资源协同
下一篇:深度融合,为创新种子培土施肥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