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内蒙古通辽推广玉米高产技术体系
本报记者 李祉瑶 2025-11-14 13:54:19 人民日报
前不久,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发布整市推进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测产验收结果——通过综合验证,全市208.02万亩示范田加权平均亩产达1018.25公斤,实现了超200万亩规模“吨粮田”。
“过去漏水漏肥的沙地,没想到现在玉米亩产能过吨。”通辽市博丰农机农牧业合作社理事长林荣说,“之前种玉米凭经验,选种和播种不够科学,浇水漫灌,产量上不去,也浪费了水肥。”
通辽市是产粮大市,同时也是资源型缺水地区。全市3000多万亩耕地中,有1/3处于沙地,粮食产量提升难度大。如何既节水节肥又增产增收,一直是当地农业发展的关键。
201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全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组组长李少昆团队带着“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来到通辽,构建起了一套包含耕层构建、精细播种、合理密植、滴水齐苗等11项主推技术的技术体系。
“针对密植之后容易出现的问题,技术体系配套了选种、整地、播种、水肥、防治、收获等8个精准技术措施,实现高产不降品质。”通辽市农牧业发展中心粮油作物技术科科长于静辉介绍。
如何高效推广技术体系,成为又一个关键。联合科研单位建立玉米高产研究中心,边研发、边示范、边改进、边推广;完善示范基地体系建设,让新技术的成效看得见、摸得着;组建社会化服务联盟……通辽市持续推广技术体系。
多管齐下,高产技术很快实现大面积推广。2025年,通辽市千万亩节水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区已经覆盖8个旗县区、113个苏木乡镇、1809个嘎查村,共落实1032万亩。截至目前,全市社会化服务覆盖耕地面积已达1225.7万亩,惠及农户25.9万户。
《人民日报》(2025年11月14日 第 07 版)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安徽蒙城:抢收芥菜 供应市场
下一篇:“花炮之乡”协同发力扩大内需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