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尺素金声丨两部委联合出手,给价格竞争立规矩

  2025-10-14 09:37:48  人民日报客户端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治理价格无序竞争 维护良好市场价格秩序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旨在在保护经营者自主定价权的前提下,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当前,部分行业出现价格无序竞争现象,看似让消费者“薅了羊毛”,实则无益行业长期健康发展。这些现象,有望随着《公告》的实施逐步缓解。

 

 

《公告》主要内容有哪些?

一是立路标:“经营者应当按照价格法规定,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以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为基本依据,依法行使自主定价权,自觉维护市场价格秩序”。

二是强监管:对价格无序竞争的经营者,《公告》提出提醒告诫、监管执法、失信惩戒三方面监管措施。发现价格违法违规问题的,依法予以查处。

不少专家表示,这些举措抓住了“牛鼻子”,有利于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动行业更规范更健康。

价格竞争,市场竞争的重要方式之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建立和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这些年,随着价格改革深化,越来越多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政府定价范围基本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等领域。同时要看到,价格机制真正管用的前提,是要让价格在良性竞争轨道上“在轨运行”。否则,一旦陷入“价格战”、无序竞争,就会造成种种危害——

有损行业可持续发展。经营者以超低价格销售产品和服务,往往会收获更多顾客、吸引更多订单。如若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必然造成“劣币驱逐良币”,导致其他经营者被“裹挟”着降价,乃至引发“价格战”。如此一来,行业盈利水平普遍下降,企业经营压力普遍加大,研发、品牌投入势必缩水,整体竞争力也会削弱。

有损消费者长远利益。短期看,降低产品和服务价格,是让利于消费者。但从长期看,个别行业陷入“价格战”后,产品品质难以保障,技术创新难以进步,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也难以得到满足。

还可能有违法律。“一般情况下,价格优惠是一种正常的企业经营行为。但是,如果优惠策略导致价格明显低于经营者自身成本,且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就应当考虑是否触碰到了价格法为不正当价格行为划定的红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说。

综合来看,价格无序竞争是无序非理性竞争的一种突出表现,对行业企业来说没有“赢家”,对消费者来说也绝非“幸事”。

那么,“价格无序竞争”的根源在哪儿?

有阶段性供需矛盾的原因。当前,一些行业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等现实困难。这一背景下,一些创新实力、“独家本领”不强的企业将低价视为重要竞争手段,也有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建立竞争优势而采取低价策略。

有部分领域标准不健全的原因。近年来,我国质量标准建设不断完善,但仍有一些领域尚未建立强制性国家标准或标准要求不够严格,客观上导致无序竞争仍缺乏有力约束。

那么,如何切实遏制“价格无序竞争”?

要靠产业政策。有关部门已经行动起来。比如,组织实施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推动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扩大中高端产能供给。

也要靠价格政策。放开价格由市场形成的同时,也要加强市场价格监管。正因如此,《公告》在保护经营者自主定价权的前提下,提出了调研评估行业平均成本、加强价格监管、规范招标投标行为等针对性举措。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将指导各地开展政策宣贯,推动行业自律,强化市场监测,加强监管执法。期待随着政策落地见效,价格竞争将更良性,市场秩序将更规范。

值得注意的是,治理价格无序竞争不会减损消费者“薅羊毛”的机会。企业为开拓市场、处理尾货采取的降价举措,只要符合价格法规定,依然可以实施。

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是一项系统工程,价格只是其中一项。从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到规范招商引资行为,从强化行业自律到提升监管能力,还有很多工作有待完成。系统施策、久久为功,综合整治无序非理性竞争,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国大市场才会更加健康。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尺素金声丨两个“第一”、一个“第二”,金融业五年成绩单有多“吸睛”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