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余继超 2024-10-12 14:53:03 国际金融报
10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发文透露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最新进展:截至2024年7月末,数字人民币APP累计开立个人钱包1.8亿个,试点地区累计交易金额7.3万亿元。
穆长春在文章中指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握数字化发展大趋势,持续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和应用,巩固数字人民币发展的优势。一是完善数字人民币体制机制,服务“强大的货币”建设。中国人民银行将建立健全数字人民币监管、运营、自律等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推进制度规则体系建设,将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从零售扩展至批发,从支付扩展至包括存、贷、汇、投等在内的广义金融业务,更有效地发挥法定货币职能,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管理和服务能力。
二是推进数字人民币基础能力建设,在完善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中发挥服务保障作用。一方面,在双层运营架构下,中国人民银行建设运营央行端数字人民币系统,提供交易转接和结算公共基础设施,同时引导多元主体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共同参与、公平竞争,向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混合式系统架构和智能化的数据分析能力形成央行—参与机构全局一本账,运用监管科技手段提升统计、监测和管理能力,既要支撑央行履职,也要助力国内统一大市场的构建。
三是以账户为基础叠加智能合约,在我国治理能力现代化转型中发挥探路者作用。数字人民币可支持加载不影响货币功能的智能合约,实现智能支付,既可有效降低经济活动履约成本,提高资金发放及管理效率,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也可提升监管的效率和效果。在做深做细和规模化推广零售场景的基础上,金融机构之间可以用数字人民币来提升批发支付的效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也可使用数字人民币为金融资产交易提供智能支付,便利穿透式监管。
四是深化跨境应用和跨境基础设施建设,为金融高水平开放提供基础设施支撑。一方面要继续在多边合作框架下完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等跨境支付平台,以有效解决跨境支付“成本高、效率低和透明度低”的难题。另一方面,发挥数字人民币特性,研究优化配套政策,持续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等相关友好经济体的双边合作与互联互通。
“此外,也要深刻认识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是金融强国的关键核心金融要素之一,将以落实内地和香港‘三联通、三便利’政策为契机,深化香港数字人民币试点,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以构建航运贸易数字化和相应的数字人民币支付结算体系为依托,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穆长春表示。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