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金融 > 正文

无人驾驶概念火热 大众交通连续上涨

记者 曾剑  2024-07-29 16:35:09  证券时报

近期,大众交通(600611)这家数年都没有券商关注的公司,突然成为市场焦点。究其背后,无人驾驶概念的崛起,成为刺激公司股价飙涨的直接起因。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注意到,从业务上看,“出租汽车运营、汽车租赁”是大众交通的核心业务之一,与无人驾驶似乎关系不大。但A股资金的敏锐度毋庸置疑,在无人驾驶领域,大众交通与百度智行已有深度合作。

资金接力参与

大众交通的前身是上海市大众出租汽车公司,于1992年在上交所上市,系A股第一批上市公司之一,也是全国出租汽车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经过30多年来的发展,大众交通以交通运输为基础,构建起交通汽服、金融投资、房产酒店、大数据等四大产业板块。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5.04亿元,其中交通汽服产业收入为13.39亿元,占比29.73%。

7月26日开盘后,大众交通股价快速拉升,盘中一度涨停,当日收盘涨幅为7.80%,自7月8日以来15个交易日公司股价累计涨幅超过200%。

龙虎榜数据显示,国盛证券宁波桑田路营业部、东方财富拉萨团结路第一营业部、东方财富拉萨金融城南环路营业部、国泰君安总部、高盛(中国)证券上海浦东新区世纪大道营业部等诸多知名席位陆续现身。

过去几年时间,大众交通股票的表现可以用“平平无奇”来形容。一方面,公司股价长期在3元左右徘徊,今年2月初还曾触及2.27元的阶段性低价。另一方面,公司得到的关注度相对较低。记者查询发现,最近一份与公司相关的券商研究报告还是在2019年发布的。

7月8日,大众交通股价突然从低点2.77元/股开始上涨,当日涨幅达6.12%,收盘价为2.95元/股。次日,公司股价大涨8.81%。7月10日、11日,大众交通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7月12日,公司股价涨幅为8.25%,15日涨幅为5.95%,16日再度涨停。截至7月26日,公司股价在15个交易日累计上涨超过200%,其中有7个交易日涨停。

无人驾驶概念龙头

今年6月,工信部等四部门宣布有序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7月,五部门确定了20个城市(联合体)为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在7月初召开的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海发放了首批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许可,一批无人驾驶出租车正式上路。

政策利好叠加相关新闻事件,将无人驾驶概念的热度推向了高潮。

7月以来,“萝卜快跑”无人驾驶网约车引发资本市场广泛关注。有媒体7月初报道,该平台订单量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单日单车峰值超20单,消息引发百度等背后公司股价大涨。与此同时,A股新能源车、无人驾驶等概念股持续上涨,多家相关上市公司获得公募基金经理密集调研。

大众交通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成为了A股无人驾驶概念龙头。自7月11日以来,公司陆续披露了多份股票交易异常波动、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公司多次在公告中表示,其关注到近期智能网联汽车受市场关注度较高,该模式目前尚处于实验阶段,对公司基本不产生收入,未来业务发展趋势尚存在不确定性,短期内对公司经营活动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与百度智行合作

有投资者曾通过互动平台询问大众交通,公司公告的表述太宽泛,希望公司明确是否有智能网联汽车业务。7月26日,记者拨打了公司证券部电话,相关人士表示,目前来看,无论是外部还是大众交通内部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的研究都处于实验阶段。对于具体进展,该人士表示以公告为准。

事实上,大众交通的无人驾驶概念并非空穴来风。

去年1月,大众交通董事长杨国平曾对外称,公司将继续关注新能源、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前沿领域的动向,把握机遇,行稳致远。

去年4月,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载人示范运营正式启动。大众交通旗下大众出租与“萝卜快跑”携手获颁首批示范运营通知书和示范运营证书。大众交通微信号当时发文称,大众出租与百度智行本着强强联手、合作共赢的原则,共同开展自动驾驶智能出行商业化运营,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运用,并在未来探索商业化模式升级转变。

去年11月,上海市浙江商会绿色智能汽车产业联盟成立,杨国平担任联盟名誉主席。

大众交通股价大涨,反映了市场对其无人驾驶业务的预期。与此同时,公司业绩表现也较为稳健。数据显示,上市以来,大众交通实现的净利润累计为107.85亿元,累计派发现金红利34.24亿元,上市以来平均分红率为31.75%,派息融资比为353.48%。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基础设施REITs发行迈入常态化新阶段
下一篇:6月我国债券市场发行超7万亿元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