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要闻 > 列表
  • “制定创新药目录”提法受关注 商业保险基础设施建设在提速

    作为民生关切的话题,医疗内容是每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备受关注的部分之一。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并连续第二年提及“创新药”——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

  • 让法治精神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

    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全国人大代表对审议报告的“来劲”其实是对公平正义的“来劲”。今年的“两高”报告中,被不同代表团的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提起的“加分项”是“失信名单人数10年来首次下降”。

  • 激活创新、金融、企业融合引擎 有效有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 代表委员热议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构建全国数据交易大市场 立法整治“内卷式”竞争

    基础制度规则如何完善、要素流通渠道如何畅通、“内卷式”竞争如何整治……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围绕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进行了大量讨论。

  • 知责于心奋勇争先 长三角三省一市各扬所长挑大梁

    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在要素保障、科技创新、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等方面制定支持政策。

  • 乡镇新定位,将带来哪些改变

    不久前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明确提出,“把乡镇建成乡村治理中心、农村服务中心、乡村经济中心。”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多次提及乡镇,例如提出“推动冷链配送和即时零售向乡镇延伸”。

  • 区域发展,打造更多增长极(建言强国)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叠加效应,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

  • 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下团组”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全国两会胜利闭幕之际,本报摘编习近平总书记上述重要讲话的部分内容,与海内外读者一起重温、学习和领悟。

  • 渠道“上新” “职”面机会(全媒观两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渠道”。面对怀抱梦想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代表委员围绕拓宽青年就业创业渠道共同支招、畅想未来。

  • 第三场委员通道,说新变化谈新计划(现场·委员通道)

    3月10日上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9位委员接受了记者采访。

  • 代表委员热议总书记的两会“关键词”·民生

    为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渠道,郑州航空港区充分发挥自身产业优势,积极挖掘新的就业增长点,实施稳岗位扩岗位行动,2024年为先进制造业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5万个。

  • 代表委员热议总书记的两会“关键词”·开放

    创新、试点、探索,再复制推广到全国,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是新形势下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新要求。

  • 代表委员热议总书记的两会“关键词”·改革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要坚持守正不迷失方向,坚持创新把握时代。”福建省三明市委书记李春代表表示,要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 代表委员热议总书记的两会“关键词”·创新

    大国重器持续“上新”,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创新成果加速转化……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代表委员表示,要坚定发展信心,锐意进取,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 代表委员热议总书记的两会“关键词”·发展

    千里之外,两村相牵。在浙江省长兴县新川村的结对共建村——贵州省台江县台盘村,附近就是新川村设立的企业,智能车间里,工人们熟练地操作数字化系统,12条全自动生产线全速运转,机械臂精准组装电池组件。

  • “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将为全球市场带来更多机遇”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很多关乎经济的信息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积极评价过去一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系列目标举措令人鼓舞,中国经济有望保持持续向好势头,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动力和确定性。

  • 稳外贸稳外资如何发力?(两会·中国经济观察)

    外贸、外资,联通国内国际,对稳增长稳就业、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支撑作用。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稳外贸、稳外资如何再发力?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各界人士围绕这一话题建言献策。

  • 驾驶体验“上大分”(全媒观两会)

    “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亮出成绩单。面对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多样的用户期待,来自产业一线的代表委员围绕提升新能源汽车驾驶体验谈问题、论趋势、想法子。

  • 给新就业群体更多暖心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们的社会群体正在细化分化,对这些年出现的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电商从业人员等,在管理服务上要跟上,填补好这个空白。要既有管理,又有服务。”日前,记者采访了几位代表委员,请他们谈谈如何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服务凝聚工作。

  • 青年消费,“性价比”走向“心价比”(话重点)

    消费市场新变化,给企业发展提出了新课题。记者连线会内会外,探讨如何进一步释放青年消费巨大潜力。

  • 政策持续显效 利民惠民“加码”

    去年以来,我国部署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相关产品的销售额超过1.3万亿元,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 小乡村如何接稳“大流量”(共商)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乡村旅游的流量,如何变成乡村产业发展的“增量”?

  • 城市更新 生活更美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如何统筹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的业态、功能、品质,会内会外展开热议。

  • 推动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

    “资源型城市转型,关键要做到‘无中生有’。”辽宁省阜新市市长周鹏举代表说,要坚持强化科技创新、推动数字化融合、因地制宜发展的方向,寻找和发掘增量资源,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 以“新文旅”释放消费潜能

    “去年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5.75万亿元,同比增长17.1%,同时我国免签入境外国人人次实现翻番,文旅业已经成为拉动消费、提振内需的重要引擎。”厦门航空党委书记、董事长赵东委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