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国际 > 列表
  • 中国电动汽车持续畅销海外市场

    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在海外市场取得不俗成绩。部分国家行业机构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电动汽车持续畅销海外。

  • 创新助发展 合作促共赢

    下午4时,位于尼日利亚拉各斯商业中心的玛瑞纳车站人流涌动,轻轨列车车厢内座无虚席。“这里几乎全天如此。”拉各斯轻轨蓝线项目助理经理马维斯介绍,项目一期建成大幅改善了拉各斯交通状况,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方式。

  • 哥伦比亚旅游业加快发展

    哥伦比亚贸易、工业和旅游部经济研究办公室日前公布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前10个月,哥伦比亚入境游客数超过532万人次,同比增长9.4%。

  • 埃及2024年接待游客数量创历史新高

    埃及总理马德布利1月1日表示,2024年埃及接待的游客数量突破157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 德国绿色职业从业者增加

    近年来,德国不断推进能源转型和低碳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多绿色就业岗位。根据德国联邦政府发布的数据,德国目前大约有35万人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工作。

  • 优化城市服务,满足居民多元需求

    近年来,全球不少城市都提出了“15分钟城市”的规划愿景,目标是让城市居民在步行或骑车可及的范围内,满足衣食住行和娱乐等大部分日常所需服务。

  • 推动区域开放合作 共享中国发展红利

    RCEP是世界上参与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协定。自2022年1月正式生效以来,RCEP持续释放关税减免、通关简化、贸易投资便利化等制度红利,强化区域产供链稳定畅通,推动亚太地区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 智利推动交通运输业加快脱碳

    智利氢能协会近日透露,该国预计2025年推出首辆在智利制造的氢能公交车,续航里程可达450公里,最高时速90公里。该协会指出,这一项创新举措将使智利更接近交通领域碳减排目标。智利计划到2045年实现所有陆路货运车辆和城际巴士净零排放,以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的脱碳进程。

  • 中国新式茶饮香飘东南亚

    近年来,蜜雪冰城、奈雪的茶、喜茶、霸王茶姬、冰淳茶饮等中国新式茶饮品牌相继走进东南亚市场,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中国茶饮品牌的走红,不仅为东南亚国家民众带来更多样的消费选择、推动茶文化发展,也促进了当地就业和产业发展。

  • 中国—马尔代夫自贸协定正式生效

    记者从商务部获悉:中国—马尔代夫自贸协定2025年1月1日正式生效。

  • 印尼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2024年印度尼西亚矿业峰会日前在雅加达举行,与会人士共同探讨印尼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产业链发展。印尼能源和矿产资源部部长巴赫利尔指出,印尼拥有巨大的自然资源潜力,未来将加快下游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资源附加值,推动经济增长,创造更多优质就业机会。

  • “中国市场对澳大利亚企业极具吸引力”

    澳大利亚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在过去的12个月内,澳大利亚南澳州对华出口额达创纪录的44.3亿澳元,同比增长45%。南澳州贸易部长乔·萨卡克斯表示,在当前全球经济充满挑战的背景下,这一成绩令人鼓舞。

  • “我们始终与中国市场同发展、共壮大”

    位于上海闵行区马桥镇的花王上海工厂门前,有一条马路被命名为“花王路”。上世纪90年代工厂建厂之初,这条路还是砂石小径,如今已升级为拥有4条机动车道的公路。“这条路的变迁不仅是日本花王集团30多年来在中国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折射了花王集团与中国市场的共同发展繁荣。”花王上海工厂总经理顾韧对记者说。

  • 泰国多举措吸引中国游客

    泰国国家旅游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2月8日,今年赴泰中国游客已超630万人次,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泰国最大旅游客源国。

  • “与中企合作惠及赞比亚民众”

    从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出发,驱车向南行驶60多公里,一座现代化的供水厂映入眼帘。这里便是中国土木工程(赞比亚)有限公司承建的卡富埃河供水项目一期工程。

  • 中企承建光伏项目助力智利能源转型

    日前,记者来到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腹地,探访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承建的智利最大单体光伏项目CEME1。今年7月,该项目正式启动商业运营,对智利推进能源转型、实现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

  • 非洲国家努力打造关键矿产产业链

    近日在摩洛哥拉巴特举行的非洲投资论坛上,与会人士呼吁非洲国家抓住全球能源绿色转型的重要机遇,充分挖掘关键矿产资源潜力,努力打造高附加值的关键矿产加工产业链。

  • 中企承建孟加拉国铁路项目全线通车

    中国企业承建的孟加拉国最大铁路项目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24日全线通车,正式运营。

  • 为中阿互利合作注入新动力

    截至目前,中国自主研发的钻井装备——“璇玑”系统,在伊拉克米桑油田实现累计总进尺5.4万米、总井下时间1.2万小时。“这标志着中国现代化高端油气装备制造能力和规模化作业能力取得了新的突破。”时任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伊拉克分公司总经理安海洋说。

  • 东盟国家加速推进数字建设

    东盟地区总人口超过6亿,互联网、手机普及率逐年提高,电子支付具备良好基础。据咨询企业贝恩公司预计,东南亚地区电子钱包在支付方式中的渗透率将从2021年的4%提升到2025年的7%。新一代互联网接入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给该地区电商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 抓契机 掘商机 育新机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达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中国跨境电商产业蓬勃发展,标杆性企业和品牌不断涌现,展现出中国外贸迈向高质量出海新阶段的坚实基础和强劲动能。

  • 中亚国家多举措促进旅游业增长

    中亚各国政府重视旅游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将其列为国家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并积极与中国等周边国家开展合作,吸引更多国际游客。

  • 为中阿经贸合作注入新活力

    12月17日至19日,第十七届阿联酋中国出口品牌联展暨中国(阿联酋)贸易博览会在迪拜世贸中心举行。

  • 报告:中企在肯尼亚员工本地化率超90%

    肯尼亚中国经济贸易协会17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发布的中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2022年至2023年间,中企在肯尼亚雇用6万余名本地员工,本地化率超过90%,在促进当地就业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 ​促进中国—欧盟经贸合作健康发展

    欧盟中国商会与全球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日前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共同发布2024至2025年度欧盟中国商会旗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