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工业和信息化部4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营业收入35687.7亿元,同比增长4.0%;利润总额1138.8亿元,同比增长10.3%。
国家发展改革委11月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加大以工代赈政策实施力度,累计吸纳245万低收入群众务工就业、同比增长30.2%,发放劳务报酬310亿元、同比增长22.7%。
“哐当”“哐当”,记忆里,坐火车总伴随着这样的声音。如今,不仅贴地飞驰的高铁近乎无声,普速列车的“哐当”声也越来越小。“哐当”声哪去了?
近年来,以冰箱贴为代表的有创意、有特色的文创产品不断涌现,不仅文化味足,还充满时尚气息,成为受游客喜爱的“潮品”,相关产业日益发展壮大,有力助推地方文旅经济的发展。
数据显示,家电类产品新增25.5万种、同比增长14.4%,冰箱、洗衣机、电视、空调、电脑、热水器、家用灶具和吸油烟机等八类家电产品数量增长突出,共新增6.8万种、同比增长33%。
当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碰撞”,能产生多大的能量?前不久,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授予人工智能相关研究的学者,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近年来,我国科学家也在多个领域探索“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人工智能技术与科学研究加速融合。
卢红斌是湖北武汉地铁集团的一名轨道交通检修工,他带领的班组,主要负责武汉地铁2号线全线列车的制动检修工作。
在大飞机的发展中,我国首次走完了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研制大型客机的全过程,具备了大型客机设计、制造、试验、试飞及适航取证等能力,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了一批核心能力、锤炼了一批人才队伍、带动了一批产业发展。
举行进博新品、国潮精品和丝路云品“三品首发活动”,推出“进博美食新品”、发放餐饮消费券,组织“都市乐游新场景”系列活动、推出20条“上海必游文旅线路”……11月3日,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精品消费月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
今年是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10周年。10年来,工程累计调水超760亿立方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充分释放,初步构筑起我国“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网总体格局。
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背景下,如何促进高校科技成果高水平创造、高效率转化?如何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推动高校与企业“双向奔赴”?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前全国秋粮收购全面展开,截至目前,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超4000万吨,其中中晚稻收购超2300万吨。
国务院新闻办1日就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关消费月活动情况举行发布会。
11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关消费月活动情况。
国务院新闻办1日就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关消费月活动情况举行发布会。
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至关重要。“我们成立用地专班和招商引资专班,建立低效用地、低效厂房数据库,以‘一块一档’‘一企一策’开展精准盘活,保障土地可以实现快速盘活。”日前,广西玉林市北流市一位党总支卢书记表示。
当前,数字消费已逐渐成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日前发布的《互联网助力数字消费发展蓝皮书》显示,当前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已超过9亿人,数字消费的发展正稳步推动消费市场转型升级。
从近日召开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新闻发布会获悉,近年来,林草部门深入践行大食物观,持续推进森林“四库”建设,大力发展森林食品、林下经济,不断提升森林食物供给能力。
中国贸促会10月31日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外资营商环境调研报告》显示,九成受访外资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为“满意”及以上,外资企业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市场监管总局所属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全国新增消费品1518.5万种,同比增长13.1%。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海洋经济呈现稳中有进态势。初步核算,前三季度海洋生产总值7.7万亿元,同比增长5.4%。
靠海吃海,如何做好“海”的文章?本报记者奔赴各地渔村,踏访“海上田园”,走进加工车间,体验渔家风情,触摸海洋渔业全产业链条的蓬勃脉动,探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实践。
在2024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上,《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报告(2023—2024)》发布。
智能制造的实现依赖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运维员负责进行网络互联互通、数据采集处理、平台应用优化、系统安全维护等,确保系统稳定运行,为智能制造提供技术保障。
10月31日,一台最大开挖直径达16.64米的超大直径盾构机在湖南长沙下线,这是我国迄今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标志着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产业化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