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一头连着生产供给,另一头连着消费需求,物流快递业被称为经济发展与消费活力的“晴雨表”。得益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的助力,中国物流行业高速增长,快递“越跑越快”,流通体系效率进一步提高。

记者从中国贸促会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25日,全国贸促系统商事认证数据持续增长,累计签发原产地证书、ATA单证册、商事证明书等各类证书275 41万份,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热情持续高涨。
记者1日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国铁集团在福厦高铁福清至泉州区段组织开展了新型动车组新技术部件在更高运行速度条件下的性能验证试验,试验列车单列最高运行时速达到453公里,标志着CR450新一代动车组研制取得新进展。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如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怎样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近年来,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打造特色田园乡村。
7月1日,时速160公里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在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以下简称西格段)投入运营,青藏铁路正式进入动车时代。
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1—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 7万亿元,同比增长12 5%。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房地产)完成1万亿元,同比增长20 4%。

10天,4个城市,280场商业配对……前不久,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与澳门特别行政区首次联手组成招商推介代表团,向国际市场释放琴澳一体化、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积极信号。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2022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情况报告》显示: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以下简称“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2年营业收入超过16 5万亿元。
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150万吨 年乙烯“三机”等一批大国重器相继问世,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32家,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达到30余个……进入新时代,辽宁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老工业基地激发制造活力,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铿锵有力。
10年来,中非双方秉持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心态,顺应时代潮流和各自发展需要共商合作大计,推动中非务实合作走深走实,为全球开放合作、共同发展贡献新动能。
建通道、谋创新、拓平台。湖南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高标准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积极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努力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去年外贸进出口总值首次超过千亿美元,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
教育部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61344亿元,比上年增长6%。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48478亿元,比上年增长5 8%。
水运是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6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付绪银等介绍上半年水运高质量发展以及今年中国航海日有关情况。

6月30日,广西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简称“贺巴高速”)全线通车。贺巴高速总里程480公里,途经广西柳州等7个地市,连通了广西6个瑶族自治县中的4个,将有效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和特色旅游资源开发。
近年来,福建坚持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有效保障水安全、不断改善水生态、高效利用水资源,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跨山越海,携手前行。一条“塘塘合作”牦牛皮带、一片安吉“白茶一号”、一头“南浔入川”湖羊……一个个“造血”产业落户巴山蜀水,见证了浙川之间绵长情意和协作硕果。
走进武陵山腹地的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花田乡何家岩村,层层叠叠的万亩梯田间,翠绿的水稻正拔节生长,美丽的诗画田园如同一幅水墨丹青图,让人心旷神怡。“云端”之上,全国各地的网民通过手机观看直播,“云游”梯田美景、体验农耕乐趣。

江苏省泗阳县来安街道打造农旅融合花卉产业园,建起花卉市场、花卉研学科普馆和民宿集聚区,形成了集“种花、育花、卖花、赏花、研花”为一体的鲜花产业链,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增收。
夏粮收获,颗粒归仓,记者走近各类种粮主体,跟他们一起细算收入账。一笔笔种粮增收账背后,凝聚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对粮食生产的全方位支持,折射出农业生产方式的喜人变化。

3年多来,作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示范区深耕制度创新试验田,在不破行政隶属的前提下打破行政壁垒,勇闯跨行政区域共建共享、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

随着昆明滇池草海浮桥船体船帆安装完成,滇池绿道环草海桥下空间段建设项目草海浮桥顺利建成,标志着23公里的滇池绿道环草海段全线贯通。
“过去天天风吹日晒,还常因台风、赤潮担惊受怕。”养鱼几十年,59岁的颜家强没想到,快到退休年龄了还能体验一把“高科技”,“现在每天动动手指就能操作设备。”

连日来,连云港市不断加大秸秆离田利用工作力度,及时组织秸秆打捆机将小麦秸秆进行收拢、打捆,运往当地的奶牛场、食用菌企业、生物质发电厂作原料,在杜绝秸秆焚烧、保护环境的同时,有效提高秸秆收储经济效益。
今年以来,国内旅游复苏势态强劲,各类文化遗产相关旅游项目受到更多关注。如何令以非遗为代表的文化遗产在旅游新场景中找到与现代生活新的联结点,开辟更大的发展空间,引领新消费,实现非遗与旅游全要素融合等,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