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本报记者 李 蕊 2025-11-03 09:53:19 人民日报
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更新和数智化改造。
——摘自“十五五”规划建议
天刚亮,山东港口日照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已开始运转,但人影鲜见。自动化轨道吊精准起吊转运,智能导引运输车有序穿梭。
打造这样一座智慧港口,需要多大投入?
“传统方案要数十亿元。”山东港口日照港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徐冠男说。在他的印象里,2019年这里还是另一番模样:“工人在岸边机械上操作,一个集装箱起落需要多人配合,费时费力。”转型迫在眉睫,但彼时国内外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几乎都是整体新建,数十亿元的投入和漫长的建设周期,难倒了众多港口。
低成本实现传统港口的“脱胎换骨”——日照港立志要闯出一条智慧新路。
实现自动化水平运输是港口转型的关键,而无人集卡技术又是运输中难啃的硬骨头。“那时候,恨不得把一天掰成两天过,吃住几乎都在港口。”徐冠男回忆。
这期间也有人提出,“直接引进国外方案,省时省力。”
徐冠男坚持:“核心技术,抓在自己手里最可靠!”200多个日夜的日晒风吹,团队攻克5G远程驾驶、车联网等技术难关,破解了无人集卡作业需要“安全员”监督的难题。
2021年10月,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日照港建成,综合改造成本约为传统方案的1/10。以“远控自动化岸桥+无人集卡+自动化轨道吊”为基本布局的新码头,综合成本降低70%,为全自动化码头建设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智”造之路。
随着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改造规模扩大、集装箱码头智能管控等软硬件系统上线,码头作业效率提升23%,单机效率提升11%,闸口通闸效率提升30%。
智慧转型没有终点。前不久,徐冠男与团队研发的新一代双悬臂轻量化轨道吊投入试运行。减重70吨、能效提升15%,这是百余次仿真分析与结构优化的成果。
“就像骨骼与肌腱协同发力。”徐冠男说,“既保障强度,又大幅减轻自重。”单台轨道吊制造成本降低超百万元,全生命周期可节约200万元。设备关键配套件全部实现国产化,摆脱对进口备件的依赖。
5年来,日照港的智慧绿色转型稳步推进: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系统作业效率提升超30%;全国产自动化粮食连续卸船机最大卸船效率达1500吨/小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翻过一山,又见一峰,智慧港口建设就像攀登,永远在路上。”徐冠男说,“展望‘十五五’,我们将继续攻关船侧自动化和智能拆解锁等技术,让港口越来越‘聪明’。”
《人民日报》(2025年11月03日 第 03 版)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这个“重中之重”,如何抓紧抓实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