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打破“零召回” 造车新势力应以担当赢取信任

记者 ​安宇飞  2025-11-04 15:37:12  证券时报

造车新势力“零召回”的纪录已被打破。近期,理想汽车主动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将自2025年11月7日起,召回共11411辆理想MEGA 2024款汽车,这些被召回车辆由于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而存在安全隐患。

汽车召回本非新鲜事,欧美车企经常进行大规模汽车召回,以主动的态度、透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造车新势力在此前几乎保持“零召回”的纪录,以此维护其品牌形象。据市场监管总局数据,2024年我国共实施汽车召回233次,涉及车辆1123.7万辆,同比增长67%。其中,新能源汽车召回共89次,涉及车辆449.1万辆,同比增长180.1%,但其中几乎没有造车新势力品牌进行的召回。

“零召回”当然不是因为新势力品牌的汽车没有缺陷,而是这些问题可能被“隐形处理”了。随着监管趋严和汽车销量增长,“隐形处理”方式越来越行不通了。今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和工信部联合起草了《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与规范宣传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通知要求,企业需严格执行OTA升级备案管理,禁止推送未经验证的软件或通过OTA隐瞒缺陷。

随后,造车新势力出现了“集体召回”的情况。今年9月,小米由于辅助驾驶功能存在安全隐患等原因,宣布召回11.69万辆SU7标准版,以OTA升级的方式解决问题。小鹏汽车也由于“转向助力机电传感器线束接触不良”可能带来安全隐患等原因,召回了47490辆小鹏P7+汽车。

当下,造车新势力需放弃追求“零召回”的完美形象,像欧美成熟车企一样,扛起“召回常态化”的责任担当。召回不是品牌的污点,而是减少安全隐患的新起点。当流量的潮水逐渐退去,只有认真对待每一个产品漏洞,敢公开透明解决问题的企业,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长期信任。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发展的机遇世界共享
下一篇:人民论坛锐评 | 匿名发帖≠为所欲为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