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2025-09-04 18:07:17
近年来,农发行海南省分行立足海南主销区定位,深耕传统储备沃土,不断创新并优化市场化支持模式,打通“产购销加储”全链条,市场份额持续领跑全省,2024年支持粮食市场收购份额超70%、供给份额超40%,近三年粮油信贷投放连年攀升,粮油贷款额历史性突破50亿元大关,成为近两年全行业务增长的主力军,全力护航自贸港粮油供给资金需求。
凸显主责主业担当,全力保障政府储备调控资金供应
自建行以来,海南省分行始终强化责任担当,全力保障政策性储备和轮换资金供应,近三年各类政策性储备调控贷款投放量逐年攀升、增速强劲,2024年增幅达47%,贷款额达历史最高,有效保障全省粮油储备安全稳定运行。与省粮储局、财政、发改等部门共同高效完成2024年增储任务,联合探索推动地储新体制机制建设,实现省级储备集中统一管理。大力支持地方仓储设施建设,解决海南仓容匮乏问题。积极拓展能源资源储备业务“新蓝海”,支持省内首笔战略物资储备落地,“粮食银行”外延作用进一步彰显。
深化粮油产业布局,构建全链条市场化服务体系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安全是核心。海南省分行立足储备,向种植、采购、加工、流通、仓储、进口等环节延伸,在打通产业链、构建供应链、延伸信贷链、提高价值链上做文章,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打造了一批能管能用的创新信贷模式。一是上稳粮源根基端牢自贸港饭碗。创新储备粮“本地化收储+种植”模式,构建“地方政府+交易中心+储备企业+种植大户”四方联动机制,首创“10%定金预付种植企业+90%货款粮食收割入库后支付”的资金结算模式,首创“农发行+地方政府+储备企业”三方联合的贷后管理模式,储备粮从田间种植即树立“政府储粮、损苗违法”警示牌,实现从粮食种植到收割入库的全方位监控。该模式下粮食贷款已审批落地。二是中强加工链条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持续加大对粮油加工信贷支持力度,累放超10亿元支持恒兴饲料、恒达伟、罗牛山、远生等本地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发展,保障本地禽畜水产饲料供给。用足用好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30%免关税政策优势,累放贷款和国际贸易融资超20亿元支持澳斯卡等大型国际粮油加工企业购买国外菜籽、大豆等油料产品,缓解国内环境压力的同时增加国内食用油供应。三是下畅产购销渠道贯通“最后一公里”。支持粮食产销对接、储加对接,创新实施“订购贷”服务模式,积极支持优质粮食市场核心主体及其上下游企业购销业务,累计支持粮食储备、购销全链条贷款数十亿元,助推地方储备粮轮换率从30%提升到90%,助力地方储备粮油推陈出新,高质量保供稳价。
精准滴灌分层施策,构建优质粮油客群
立足海南自贸港区位优势,主动顺应市场化收购向多元市场主体收购的新形势,聚焦粮油“好客户”,配置专属服务团队,量身定制多样化金融工具和信贷模式,以优质服务调整优化客户布局,打造优质粮油客户群,全面提升政策性金融服务质效。一是做强做优本地大型粮油企业。向省粮油产业公司、海控物产等省属国企授信用于粮油购销贸易,有效提升本地大型企业在保障粮食安全服务民生需求中的主渠道和压舱石作用。二是积极引导优质企业入市收购。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创新推行“竞采贷+上游定购定销”封闭管理运行模式,即粮油轮换企业在“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发布采购订单,分行向中标企业发放贷款用于向本地种植大户等采购粮食并交付粮油轮换企业,粮油轮换企业通过分行账户向中标企业结算货款,中标企业归还分行贷款,全面落实粮食收购封闭运行管理要求。通过此模式成功引导区属国有企业龙兴公司入市收购,实现近十年来首笔粮食收购贷款审批落地。三是主动服务国内大型粮油供应链运营集团。抓住总行与建发集团等粮油供应链核心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契机,团队主动上门服务,面对时效性高的需求特点,扛下承兑汇票业务“零经验”挑战,强化部门间协作,打通沟通、信息壁垒,以受理到审批“T+2”时效刷新票据办理纪录。2025年向海南建发授信近八亿元,落地海南省分行首单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进一步拓宽粮油市场购销渠道。
下一步,农发行海南省分行将继续深耕粮油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强化政策性金融职能,全力护航海南自贸港粮油安全与产业高质量发展。(邢维虹)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超万亿港元 大金融及科技股受追捧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