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辽宁省盘山县实施“盐改水、旱改水”
本报记者 辛 阳 2025-07-02 15:04:43 人民日报
近日,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的一处田地里,秧苗整齐排列,田间“绿浪”滚滚。经过上一轮的春种、夏管、秋收,盘山县“盐改水、旱改水”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进入了新一轮的轮作期。
去年以来,盘山县实施“盐改水、旱改水”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通过土地平整、土地翻耕、施加有机肥、改善土壤成分、修建排灌管网设施等,将用于晒盐的低产盐田以及中低产的旱地改造为水田。项目总建设规模超1.78万亩,完成后将新增耕地9784亩。
盘山县羊圈子镇马丈房村村民魏成健原有63亩盐田,去年实施“盐改水”项目之后,多出的水田的经营权进行竞拍,他中标500亩,成了水稻种植大户。眼前这片水田,在治理之前是一片白茫茫、硬邦邦的盐田,水文地质条件差、土壤碱性成分高、有机质含量低。“太阳一晒,土壤板结,比砖头还硬;一下雨,又比豆腐还软。”魏成健说。
盐随水来,盐随水去,水随气散,气散盐存。治理盐碱地不易,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盘锦采用土地“条田化”的排盐方法,让田成方、渠成网、沟相连,通过水这一载体成功将土壤中的盐分排走,结合化学和生物方法改良,不断降低土壤中盐分含量。
盐田如何变良田?在多年治理盐碱地的经验基础上,盘锦尝试探索“盐改水”。
“‘盐改水’,就是通过深耕深松、客土压碱、灌水洗盐等步骤,把原来含盐量较高土壤的含盐量控制在1‰以内,改造后的盐田具备水田耕种条件。”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盐改水、旱改水”现场负责人朱广兴说,“为了把土壤含盐量严格控制在1‰以内,我们把整片盐田进行了二次洗盐。”
“旱改水”,即通过土地平整、修建排灌管网设施的方法将旱田改造成为高标准农田。保障灌溉用水是“盐改水、旱改水”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通过盐田改水田,改变过去盐田无序开采、尾水排放氯离子超标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改善生态环境;通过旱田改水田,改变原有旱田亩产量低、土地利用率低、生态效益低的局面。”盘山县副县长薛原说,项目实施后,农户种田动力更足了。
“去年刚公布土地流转交易信息时,我就拍下了2000亩水田的经营权。”羊圈子镇大羊村农户王冰提起自己成功竞拍时的经历,依然兴奋不已。
在“旱改水”之前,王冰有10亩旱田,全部种玉米,地块零散、地势不平,给日常耕种和管理带来困难。“以前平均每亩旱田能收入660元,现在改种水田,还有稻田养蟹,比以前赚得多!”王冰算着账,对今年的收成充满希望。
“盐改水、旱改水”项目实施后实现“一水两养、一地双收”,提高土地产出率,实现增产增收。薛原说,这将助力当地经济发展,带动群众增收,为乡村全面振兴增添动力。
(赵艳参与采写)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2025河南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展卷·宋韵展新卷《画您》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