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本报记者 沈文敏 2025-11-12 16:37:24 人民日报
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巩固提升海洋装备制造业优势,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
——摘自“十五五”规划建议
中船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厂2号船坞,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的巨型船身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船舱内,施工人员将预制客房单元精准推入安装位置,智能终端上三维数字模型实时同步安装数据;甲板上,监造团队通过国产系统核查参数,屏幕上各项指标均达标准。目前,这艘14.19万总吨的巨轮工程总进度逾86%。
与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相比,建造花城号的难度再增:总长增加17.4米,船体结构需重新优化;公共区域与户外活动区域计划分别新增735平方米、1913平方米,对空间利用率与安全标准提出更高要求;多工种并行交叉作业增多,项目管控难度更大。“花城号既要扩大空间、增加设施,又要严控重量与成本,把建造工时压缩20%以上。”内装现场负责人吴晓源拿着对比图纸介绍。
如何做到?
技术创新是关键。在管线密布的天花板区域,基于魔都号150多次试验优化的共用支架系统已全面应用,支撑腿数量减少30%,既节省空间又降低焊接变形风险;提前构建全船三维数字模型,先“虚拟造船”,再落地施工,后期修改量减少80%;1100多间预制舱室模块化生产,单舱安装工时从200小时压缩至50小时,内装周期较魔都号缩短8个月。
花城号的升降娱乐系统、阳台工程包等部件均实现国产化,内装基材、家具等大部分来自国内供应商,自主化能力明显跃升。“以前调试设备要等外方专家,现在我们的工程师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中船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大型邮轮项目现场总指挥兼总设计师陈刚说,年轻技术人员已成长为攻坚主力,魔都号积累的经验正转化为自主创新的底气。
目前,花城号已完成主发电机负载试验,中控系统提前开通,全船2838间乘客和船员舱室安装总进度达63%。按照计划,将于明年3月出坞、5月试航,年底以广东广州南沙为母港开通国际航线。
巨轮建造背后,是产业链的崛起。作为“漂浮的黄金产业”,邮轮建造业具有上下游1∶14的产业联动效应。从魔都号的破冰试水到花城号的精益建造,通过大型邮轮项目牵引,一批掌握国际标准的本土供应商成长起来,不仅强化了船舶工业的核心竞争力,更为高端制造、文旅服务等产业注入新动能。
《人民日报》(2025年11月12日 第 02 版)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国积极扩大进口务实行动 获国际人士点赞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