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产业 > 正文

从价格战到价值战:

“朋克养生”引领新茶饮健康化趋势

记者 张亚欣  2025-07-11 15:50:14  中国城市报

在经历疯狂扩张与价格混战后,中国新茶饮行业正迎来关键转型期。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觉醒和行业竞争进入深水区,头部品牌纷纷将健康作为破局新方向。近期,沪上阿姨启动了全民营养周活动并发布《中国现制茶饮膳食营养升级白皮书》倡导“每日健康+”的茶饮健康新风尚,并推出了全新升级的“超级果蔬茶系列”;奈雪的茶宣布“不加糖天然营养+”计划,联合权威营养机构制定行业新标准,推出系列轻饮轻食产品……

这场由头部品牌引领的健康化浪潮,不仅意味着新茶饮从糖分刺激转向营养均衡的产品革命,更折射出当下年轻群体对好喝又健康的双重追求。在业内看来,当价格战难以为继,健康价值或将成为下一个10年行业竞争的核心赛道,企业应不断创新以适应新的市场变化。

营养升级

与健康化转型已成趋势

“一边熬夜一边泡枸杞”的“朋克养生”方式,正使年轻人用消费重新定义健康生活。

北京白领肖莉是一个饮料爱好者,和朋友一起出门玩时,奶茶几乎是“标配”。不过在选择奶茶方面,她有自己的标准,称:“我可以接受比普通奶茶贵5元,但必须看到配料表里没有植脂末和防腐剂。”肖莉的想法道出了这代人的心声。

这届年轻人显然把“朋克养生”玩出了新高度。《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显示,18—35岁群体的消费榜单中,“保健养生”已超越服饰、数码等品类跃居第三;另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4—2025年中国新式茶饮行业发展现状与消费趋势调查分析报告》,在新式茶饮消费者中,未来可能减少新式茶饮购买意愿的主要原因是觉得对身体不健康(占比42.9%)和怕长胖(占比34.7%)。这种看似矛盾的消费心理,也是催生新茶饮市场的健康化革命的原因之一。

“消费者健康意识逐渐觉醒,推动市场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凤忠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开始关注饮食中糖分、脂肪、蛋白质等成分含量,并通过消费选择影响产品设计和品牌战略。

此外,受政策影响,新茶饮日趋健康化。今年2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年)》指出“坚持营养导向。把营养和健康需求贯穿到食物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和食品研发等全过程,更加注重生产富含优质蛋白质和膳食纤维食物,推动营养化加工。”随着健康中国行动中的合理膳食行动及国家“三减三健”等政策的深入推进和实施,现制茶饮的营养升级与健康化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

加码健康赛道

重构产品矩阵

面对消费需求的变化,“更健康”成为茶饮升级方向。

据行业监测,2025年健康概念新茶饮产品销量同比增长超200%,低糖高蛋白、零添加、功能性成分已成年轻消费者选择的首要标准,标志着行业从口感至上向健康为王的价值转型。

实际上,从去年开始,新茶饮品牌就瞄上健康赛道,纷纷打出健康饮品这张牌。奈雪的茶在2024年10月正式推出现制茶饮行业首个“不加糖鲜果茶”系列并推出相关产品;紧接着,喜茶发布了行业首个“新茶饮健康标识体系”。此外,茶百道、瑞幸咖啡等品牌也推出主打健康轻负担的产品。

不难看出,新茶饮市场掀起的这场“健康革命”,各大品牌纷纷以健康、“营养+”为突破口重构产品矩阵,也重新定义了一杯茶饮的健康价值。奈雪的茶创始人彭心表示,健康已非营销噱头,而是品牌的“底层代码”。当健康真正融入品牌基因,产品矩阵便会自然生长,形成穿越周期的核心竞争力,而“不加糖天然营养+”计划正是这一理念的集中实践。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原所长、中国营养学会党委书记丁钢强看来,现制茶饮行业向“营养+健康”的双重需求转型,是为了提升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推动社会对健康饮品的普及和认同。

从“烂苹果期”

到价值创新的生死竞速

从“快乐水”变成“养生汤”,新茶饮的竞争进入价值深水区。

新茶饮市场前景广阔。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现制茶饮市场规模预计突破3689亿元,其中中式新茶饮细分赛道规模突破2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5%。不过,行业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这种高度同质化导致行业平均利润率大幅下滑,迫使品牌通过价格战和联名营销等短期手段争夺有限流量,陷入“创新—模仿—再创新”的恶性循环。

当下,健康化成为品牌突围的新方向,是否会演变为新一轮的同质化竞争?

“行业发展,必定存在洗牌过程,这是规律。”王凤忠分析,有的企业能实现“0到1”的创新,就等于拿到了“金苹果期”;其他品牌迅速模仿与跟进,利润空间随之被压榨,行业则进入“烂苹果期”;当下,谁能创新、迎合消费者需求,则能进入“银苹果期”,通过二次创新带来新的利润。“目前来看,健康化或许是品牌突围的方向,行业将进入新的‘烂苹果期’,刺激企业寻求新的突破口。”王凤忠坦言,品牌发展的过程是螺旋上升的,“一招鲜吃遍天”已经成为过去式,企业必须不断适应新变化。

“健康化确实可以成为新茶饮品牌突围新方向,但如果不加以精心规划,可能会导致新一轮的同质化竞争。”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品牌需要深入挖掘自身特色,结合目标消费群体需求,开发出真正具有独特价值的产品。此外,还可以通过强化品牌故事、提升顾客体验等方式,构建更加立体的品牌形象,从而实现差异化竞争。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产业拓链跨境并购 上市公司描画出海新图谱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