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产业 > 正文

助力航运业绿色转型——

垃圾变甲醇,为船舶供能

本报记者 李 婕  2025-07-10 15:25:22  人民日报海外版

图为中国海油化学富岛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检查生物质原料运输车。

任志达摄

 

近日,中国航运业迎来重大“绿色”突破。7月2日,由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海油化学”)生产的国内首批以城市垃圾为原料的绿色甲醇,在海南洋浦港完成国内首制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中远海运洋浦”轮的加注作业。这标志着中国海油化学绿色甲醇产品成功打通生产、销售及商业化运营的全产业链环节,实现了“中国船+中国港+中国醇”的绿色航运闭环。

绿色甲醇有何特点?据介绍,中国海油化学绿色甲醇产品是以城市餐厨垃圾、动物粪便等废弃物发酵产生的沼气为制作原料,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幅降低,是全生命周期绿色燃料。与柴油等传统化石燃料相比,本次加注的200吨绿色甲醇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25吨,相当于种植1.9万余棵树的碳汇效应。

今年5月,中国海油化学绿色甲醇项目顺利通过国际可持续发展和碳认证(ISCC认证),摘获欧盟认证的国内首张以城市垃圾为原料的绿色甲醇ISCC EU证书。ISCC是国际通用的生物能源认证体系,其影响力已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也意味着该绿色甲醇产品以高标准减排获取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据介绍,绿色甲醇生产和认证需要同时满足多种条件,并且新建装置的投资规模和生产成本较高。中国海油化学凭借近20年的天然气制甲醇生产经验,在现有技术优势上创新攻关,成功实现绿色甲醇生产,使投资和生产运行成本大幅降低。

当前,全球航运业正在加快绿色转型,绿色甲醇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空间。2025年4月,国际海事组织会议通过了涵盖全球航运温室气体减排强度中期措施的“净零框架”,提出基于温室气体燃料强度的两级减排目标,届时未达标的船舶将面临增加最高达380美元/吨的碳排放成本费用。在此背景下,绿色甲醇有望成为助力航运业实现减排目标的重要清洁燃料。

本次加注作业采用“陆—船”方式完成,实现了首艘国产双燃料(甲醇+柴油)船舶在国内港口的首次绿色甲醇加注,海南省也由此成为目前国内唯一具备集绿色甲醇生产、加注能力于一体的省份。

“此次绿色甲醇的成功加注,推动国内航运燃料从传统能源向绿色能源转型迈出关键一步,为国家绿色能源发展贡献了央企力量。”中国海油化学绿色甲醇工作组组长吴洪胜表示,未来,中国海油化学将持续培育壮大绿色甲醇、绿氨、生物航空煤油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抢抓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新机遇,为航运航空业加速迈向“零碳未来”贡献智慧和力量。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健康消费扩容升级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