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产业 > 正文

西瓜好不好 验瓜师有技巧

本报记者 田先进  2025-07-04 10:22:12  人民日报

“这个瓜肯定不熟,错了算我的!”

一大早,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郭庙镇西街村西瓜代办点,“验瓜师”付迁友就开始忙活起来,他当场切开一个西瓜,泛白的瓜瓤证实了他的判断。

平均只要3秒钟,付迁友就能验完一个西瓜,诀窍就是一看、二拍、三听。“瓜纹颜色越深,拍打的回声越清晰,西瓜越成熟。好的瓜,拍上去手感还有回弹。”付迁友笑着说,成为“验瓜师”并不容易,需要经过长期训练。

2008年,付迁友流转了30亩土地种植西瓜,自此开始了与西瓜的不解之缘。在和西瓜长期打交道的过程中,付迁友练就了“慧眼”“巧手”,只要是他验收通过的瓜,基本是符合标准的好瓜。

凭借这个绝活,付迁友被周边9个西瓜代办点邀请担任“验瓜师”,有时还去外省验瓜。“‘验瓜师’的收入是按照西瓜重量来计算的,验1公斤西瓜能得到三四分钱。”付迁友说。

中午11时许,付迁友终于将验好的西瓜装满了货车,足足有1万公斤,获得了300多元报酬。尽管有时候工作的时间长,付迁友也不敢有一丝松懈。“万一客商买走的瓜不熟,就不会再来了!咱不能砸了郭庙镇西瓜的牌子。”付迁友笑着说。

“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我们采用大棚种植模式,种出来的西瓜皮薄、味甜,很受消费者欢迎,我们也逐步形成了从西瓜育苗、种植、销售到物流运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郭庙镇党委副书记张学峰说,“目前,全镇西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万亩左右,我们还长期举办西瓜文旅艺术节,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

每年,郭庙镇的西瓜从5月初上市,到7月份结束,付迁友能干两个多月的验瓜工作。在郭庙镇,像付迁友这样的验瓜师有1000多人,分布在全镇47个西瓜代办点。

在郭庙镇立新村西瓜代办点,“验瓜师”陈友义正忙着拍西瓜。

“这些瓜的成熟度很高,一定要轻轻地拍,不然容易炸开。”陈友义将西瓜轻拿轻放,顿了顿,补充说,“甜度应该不错。”

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陈友义用指尖在西瓜上掐了几下,轻轻一拍西瓜就裂开了。周边顾客品尝过后,纷纷竖起大拇指。

陈友义是郭庙镇种植西瓜的“老把式”,也是当地最早的一批“验瓜师”。

“‘验瓜师’的出现,最初是为了减少西瓜的浪费。”陈友义说,过去不少瓜农不能准确分辨西瓜的成熟度,采摘的西瓜不熟,卖不掉就造成浪费。“验瓜师”帮助瓜农找出成熟瓜,做上标记,方便精准采摘。

随着当地西瓜种植面积越来越大,“验瓜师”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在陈友义看来,“验瓜师”这一职业,对西瓜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提升了当地西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了销售市场。

来自安徽省六安市的客商吴兴好就吃住在立新村的西瓜代办点,每天向六安发回一车西瓜。“请‘验瓜师’这笔费用很值,保证了西瓜品质,回去也能卖个好价钱。”吴兴好说。

(李鹏参与采写)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看铁路货运三招降成本
下一篇:“反内卷”号角吹响 多个行业应声而动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